每一块地王其实都很理性只是我们“性感”

2010年04月05日 08:37   来源:红网   邓海建

  竞价241次,溢价5.19亿元,溢价率287%,4月2日,在长春市国土资源局举行的国有土地出让仪式上,国企背景的永辉房地产公司与民企龙创地产上演了一场争地大战。龙创最终以7亿元摘下长春市净月樱花地块,成为今年长春新“地王”。(4月4日《广州日报》)

  这场拍卖会上,有几个细节颇为戏剧性:叫价到2.5亿元时,拍卖师开始提醒双方不要着急;此后,面对直接千万加价的态势,拍卖师不断提醒,“慢慢举,算好了,不要赌气”、“举牌要理性,这是投资”、“这个地块位于净月开发区,容积率很低,算一下市场风险”、“这不是开玩笑,是要交钱的”;双方喊价喊至6.6亿元时,连拍卖师都沉不住气了,“你们这么举牌是非理性的”、“我提醒你们,竞拍是有法律约束的”……很遗憾,价高者得的招拍挂供地模式并不解拍卖师的“风情”:地价一路狂飙,突飞猛进。

  每一块地王,都会遭遇“非理性”等一片骂声。类似拍卖师等良善的想法,无非是担心地价高得太离谱,容积率有限,溢价过高,拿地风险过大,有点玩火自焚的意思,甚至以为这种数字离谱的竞争很有赌气的味道。但就常识而言,能竞争地王的开发商,其识见与智慧显然不至于那么小儿科、以千万计的投入到竞价现场逞强赌气。开发商脸红脖子粗地争地王,其醉翁之意未必在于这么一块土地。

  一方面,地王有着明显的联动效应。实践证明,一块地王的出现,往往能迅速拉动周边、甚至是周边的周边楼价攀升。开发商借助地王的天价,调高市场对当地片区房价的预期,从而推动其他楼盘的销售,增加市场占有率,其天价成本顺利被全局销售利好所稀释。另一方面,地块还是股市融资的硬通货。据《广东省2008年房地产蓝皮书》分析,当年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增发新股,发行公司债等形式获得巨额资金拿地,然后又以土地储备为筹码,提升业绩,刺激股价,再融资——如此在楼市、股市左右逢源。在这个语境下,土地储备只是一种形式,无须开发,即具有战略性竞价意义。

  说得更直白一点,我们对地王“非理性”的担忧与责骂纯属多余。个个都说地王是泡沫、是红线,但拿地的开发商从无因碰了地王而寿终正寝,更没有因地王上的种种诡异而倾家荡产。地王就算撂荒长草,也并未影响开发商的红火日子。既然没有前车之覆,又哪来的后车之鉴?

  市场总是充满风险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地王的泡泡吹多大,这是开发商的自由,我们能做的,是整肃市场,让泡泡破灭的成本,不至于转嫁到业主或银行的身上。面对疯狂而理性的地王,社会更应反省:这种疯狂的理性,如何成就了房地产商屡试不爽的圈钱宝典?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