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辜的“舅舅”和“姥姥”替不法商人赔钱在法律上讲不通,但让幕后“毕姥爷”承担连带责任却是管用的。消协与其过嘴瘾,不如推动立法。
中消协副秘书长、发言人武高汉近日说了句貌似有新意的话,颇受关注。他说:要让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者“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人们闻听此言,这才意识到:原来,“3·15”来了。
其实每年的消费者权益日一到,消费者们基本都能听到一番狠话,最有名的一句大概要算早年颇流行的“让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者倾家荡产”了。但这些年发生的一系列关于食品、药品等商品的安全事故让大家都知道,很多假冒伪劣经营者并没有“倾家荡产”,有的家产甚至还变得更殷实了。连迫使假冒伪劣经营者本身“倾家荡产”都难以做到,要他们“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基本可以说只是过过嘴瘾,顺便吊吊消费者的胃口。
虽说从2007年起中消协开始吃上了“皇粮”,但不管怎么说,它的性质还属于社会团体。通常来说,该组织的功能主要在于“呼吁”、“质疑”、“协调”、“强烈要求”之类,嘴上功夫似乎更醒目些。当然,作为消费者利益的代言人,嘴上功夫过硬也没什么不好。但纵观中消协与各地方消协近年来的表现,我发现他们的嘴上功夫却很一般,其突出表现在:发言注重新意,却缺乏内涵;在具体案例上消费者需要他们说话时,他们常常沉默失声。
以“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为例,此话其实是在炒6年前的冷饭——2004年3月,这位武高汉先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已经讲过这话了。6年时间很漫长,但在这6年中我们似乎并未觉得那些假冒伪劣经营者比过去收敛了多少。我们当然知道消协没有执法权,但深知在利益博弈方面却有着强大的话语权。譬如,制定或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替消费维权及索赔等问题上,消协作为消费者的所谓“娘家人”,其威信是无可替代的。然而在这6年里,喜欢在笼统问题上说狠话的消协,在针对毒奶粉索赔、丰田问题汽车索赔等具体的人和事上,却没什么言语。倒是听说,在“欧典地板”丑闻中,消协为涉事商家说了不少话。
其实,让不法商家“倾家荡产”也好,让他们“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也罢,消协或几个官员说了是不算数的。在法治社会,再狠的处罚都得由法律裁决。消协与其过嘴瘾,不如推动立法。不过,要想实现法治层面的惩奸除恶,消协还得将那句貌似尖锐但实则没说到点上的“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改一改,将其中的“赔”改为“罚”,将“姥姥”换成“姥爷”或“毕姥爷”。因为,打击假冒伪劣重要的不是事后索赔,而是事前预防;让无辜的“舅舅”和“姥姥”替不法商人赔钱在法律上讲不通,但让幕后“毕姥爷”承担连带责任却是管用的。
在屡打不绝的不法商人背后,必然有些人有意或无意充当着他们的“毕姥爷”——有的是因为失职渎职、行政不作为;有的干脆就是利益勾结者。对这些人的惩处,亟须在立法层面予以落实。而对于不法商人的惩处,则应摒弃有限额的罚款依赖,很多行为直接引用其他现行法律即可。譬如,鉴于产销假冒伪劣行为很大程度上有着主观故意性,因此有些人可直接以诈骗罪论处;造成人员生病或伤亡的,可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
对于这些很实在的工作,消协完全可以代表消费者奔走、呼吁。就算消协已开始由财政供养,但财政的钱毕竟也是人民的钱嘛。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