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财政预算的审计在小组讨论中“遇冷”。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说,在他所在小组的讨论中,没有一个人谈“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遇冷,不是全国两会才有,也不是今年的全国两会才有,历届两会,全国的,地方的,财政预算都是热点中的“冷门”。
是不是代表委员不关心财政预算?试问,老百姓交了税,政府怎么花,花到哪里,谁不关心?“三公”问题是持久的社会热点话题,广州曾公布部门财政预算,也曾是舆论一时焦点。
那么为什么到了两会上,家务工资热了,关闭网吧热了,房价高低热了,连运动员的感言排序都热了,为什么财政预算就冷了呢。照道理,财政预算报告是两会上最重要的几大报告之一,审议并决定是否通过,是两会最重要的几项议程之一。
可能是代表的专业知识有限,预算报告绝对也是两会上最难读的材料之一。尤其不是实体上的数字式的预算表,而是一份逻辑严密、措辞谨慎、典型的材料体的报告,不要说代表委员,就是财经专家,几天之内,吃透这样一份报告也非易事,要知道,这些资料加起来有1尺厚。再可能,这份报告中对于很多具体支出,只有空泛性、方向性的说明而已,而不是细化到各个部门的支出,各种事务的支出,就算读懂了,又能提出什么意见呢?
但是,一份读不懂,提不出意见的报告,就举手通过,这很难说是正常的。
我绝对赞成代表们要提高专业知识,他们不是来看热闹的,他们是代表老百姓来审议并作出决定的。即便不是全体代表都要读懂,起码有一部分人可以代表百姓发出质询之声。
然而,这仍然有赖于客体环境的改善。人大代表并不是戴上胸牌,走进会场才算,平时,他们也该履行职责。那么,预算报告大可以长年公开,正如广州曾掀起轩然大波的“财务公开”,在平日里就公之于众。而且,不是格式化的报告,而是心怀诚意的,真材实料的预算——一尺厚的资料算什么,再长的资料,再长的表格,也会有人有时间读懂,读透,读出问题。代表履行的是什么职责?是搜集意见,形成观点,提出建议。
我相信,两会固然是人民政治生活中最大的事件,但绝不是总阀门,焦点,难点,热点,不可能一入两会,便能解决。常态的政治生活,是应该政府长期问政于民,人民常态参政议政,否则,以预算为例,面对一本厚厚的国家账本,有几个代表在举手通过的时候,心怀自信?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