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财政预算打造“阳光财政”

2010年03月06日 08:21   来源:沈阳晚报   廖保平
    做事需要花钱,花钱必须预算。审议重要的法律、选举政府官员、听取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固然是两会的重要议题,而关心政府钱袋子里的钱怎么来,怎么用,即审议财政预算,更为重要。

    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花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办事,财政是国家和行政运转的核心。这决定了公共财政不能由行政自我决定,为自我服务,必须通过代议人了解社会需要,让纳税人的意见参与到预算中来,必须通过代议机构认真审议,确保财政预算的“公共性”,让税钱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讲,两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讨论政府怎么花钱,为何而花,花向何处。

    在我国,公共财政提出已有20年之久,写入政府报告也有10年时间,表明公共财政的民主性、公共性、法制性日益得到重视。但是,有些地方视财政预算为国家秘密,财政预算要么粗浅流于形式,要么太过专业让人看不懂,要么审议时间太短,要么审议已经在发生的,等等,都在削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减少代表委员对财政预算的关注热度。

    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主要是为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基础教育等,应是财政开支的大头,这些开支事关民众的福祉,和国民财富分配的公正性。不能不说,近年,国家花在这方面的钱在逐年递增,但是所占比例仍然有待提高,离社会需要差距很大;相反,行政开支所占的比例较大,透明度较低,效率效益较差,铺张浪费以及贪污腐败蚕食着公共财政,影响着官民关系和政府公信力。

    因此,无论是从财政必须向纳税人负责,还是从治本上去反腐倡廉,无论是倡导建立民主法治政府,还是提高执政的合法性和公信力,都必须重视公共财政预算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两会是财政预算审议、修改、通过和监督的重要环节,离开这个环节,确保人民的钱为人民谋福利,就会难以兑现;精、细、准地掌控预算,使其严格地按法规执行,许多老大难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要实现这些目标,最终要从根本上改革财政预算制度,预算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都要加强,充分考虑民意,接受民众监督,最终实现“阳光财政”,这也离不开两会的努力。

    这些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速远超GDP的增速,缓解这些矛盾,也有赖于把财政预算作为解决的切入口。代表委员当然可以关心丰富的话题,有必要代表不同的选民、地区、界别利益发出不同的议论。不过,我们认为,关心财政预算这样“天大的问题”,应该是所有代表委员履职的要务,读懂财政预算报告,应该是参政议政的基本要求,每个代表委员都尽一己之力,促进预算管理公开、透明和细化,则民之大幸,功莫大焉。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