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召开。国内外传媒议论勃兴,所有的预测揣测推测似乎都在这一刻检验着舆论界的智商。然而,这终归是件好事。因为它可以从一个别样的侧面证明:中国的“两会”不是中国政治制度的装饰品,而是探寻中国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窗口,是了解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信息渠道,是把握中国政府制定政策所依据的社会基础的准确扫描。
尽管如此,笔者以为,如果我们要想真正了解本次“两会”可能出现的热点焦点,就必须把握好它的大前提。换句话说,就是要首先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总态势有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判断。
笔者认为,用两句话就可以简要概括。第一句话是:中国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句话是: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那么,什么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呢?其实,熟悉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的人,对这一论断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不过今天的中国领导层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给予了它新的内涵。这就是在世界金融海啸掀动的经济危机面前,中国一方面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前几位的主要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调整世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发言权。但另一方面,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和以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抓住机遇、加速转变,也就成为举国上下必须达成高度一致共识的当务之急。面对着楼市泡沫、产能过剩、通胀压力等等复杂形势,政府把宏观调控的重心移向“调结构、防通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不但顺理成章,而且势在必行。人们注意到,在近日中国领导人的讲话中,提及最多的字眼就是“转变”。所谓的“转变”就是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可见,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这场仍在继续的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倒逼与匡正。从刚刚过去的2009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尽管中央反复提出实现转变的目标与要求,但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高能耗高投资低效益的企业依旧是几家独大。“强者恒强”或“赢者通吃”的垄断性财富神话还在持续上演。这一方面说明了旧有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顽强存在,一方面也说明中央政府提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将会面临多么巨大的困难!于是,如何主动地、自觉地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变得更加急切。胡锦涛同志在对省部级领导人研讨会的讲话中,甚至一口气使用了50多个“加快”。这不是十分耐人寻味吗?笔者管见:“转变”是客观方向;“加快”是主观努力,主客观的一致才能使中国抓住这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最终决定中国在不久的将来是否能够用自己的双脚牢牢站在全球强国的擂台上。
至于说到“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果我们能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分析,就会明白:它的出现并不是发展之过,而是发展之果。“过”具有失察的贬义,“果”则是不含任何褒贬的客观分析。
早在17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对此有所预见。他说,“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他特别指出了发展起来后,中国社会矛盾凸显的基本原因,那就是“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他尖锐地指出:“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在基层征询意见时就承认,当前,老百姓意见最大的就是三条:一是“腐败”,二是“收入差距过大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三是“房价过高”。细细分析就会明白,这三条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社会财富能否得到公平与合理分配的问题。在期望中国由出口和投资拉动型国家转向内需拉动型国家的过程中,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成效显著的政策措施,诸如“家电下乡”、“农机补贴”、“以旧换新”、“减免学费”等等,但是,如何从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上增加公民的实际收入,从“源头”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所占社会财富比例过低的问题,实现以城乡居民最终消费为主的“健康”式的扩大内需,依然有着巨大广阔的政策运作空间,也依然是对中国各级决策层执政水平、施政智慧和从政道德的巨大考验。
无疑,“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就是“社会矛盾的敏感期”,也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博弈期,更是社会舆论的“问政”期。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各级政府的施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从政道德,都会在这个时期得到实践的裁定。各类贪腐行为是挑战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的玩火行为,种种的不作为、乱作为、脱离实际的慵懒作风和追求奢华的败家子作风同样是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大忌。而是否关注各类民生问题的解决,例如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环境、食品安全、打击犯罪、净化社会环境等等,依然是公众舆论评判与衡量任何一级和一届政府的最重要的标准和尺度。从这个角度看,如何有效地加强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大力推进民主进程,既是建立和谐社会保证社会进步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自然而然会成为外界判断“两会”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试金石。
总之,能不能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能不能度过社会矛盾凸显期,肯定是本次“两会”最基本的话题与议题。由于今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确立基本战略的一年,所以人们议论之热烈,建议之踊跃都是可以想见的。
中国的春天,因为“两会”而热气腾腾。在这个回暖的季节,世界会发现:充满自信的中国正在准备着新的起跑。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