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券设想”远水解不了近渴

2010年02月14日 06:59   来源:西安晚报   李劭强
    日前,国家统计局办公室毛盛勇提出实施房屋券制度的建议,以激活房地产市场。建议提出,农民可以将农村房产抵押,兑换相应价值的房屋券,然后持房屋券到城里买房。(2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从理论上看,房屋券制度既能解决农民工买房的问题,也能拯救处于转冷时期的房地产市场,可谓是“一箭多雕”。这也是房屋券制度被提出的原因所在。但是,如果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纸面推算,而是从实际出发,对现实进行详细调查,也许就会对房屋券制度得出不同的看法。而事实上,房屋券制度的效力是需要在现实中释放的,因此,审视其效果不可能脱离具体现实。

    在房屋券制度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其实际效果。一是,农民能够到城市买房定居的数量有多少;二是,房屋券在农民买房中的直接作用有多大。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房屋券制度才能成为有效的制度。具体说,前者决定了房屋券制度能否取得大规模消化闲置商品房的效果,而后者决定了房屋券能否满足农民买房的愿望,能否激起农民的兴趣。

    在房屋券建议者看来,农民到城市定居的数量是相当乐观的,“目前全国农民共有约2亿户家庭,如果按照一半外出粗略计算,可以盘活1万亿资产。”而对于房屋券在城市的实际购买力,建议者提供的相关数据是“户均住宅面积为128平方米(2006年数字),每平方米按100元计价”。在此基础上,建议者得出了房屋券制度值得期待的结论。可事实上真如预想的那样吗?如果不是,房屋券制度的效果就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设想。

    首先,能够有一半数量的农民家庭到城市买房居住吗?或许,真的有这么多农村人希望到城市定居,但前提条件是,他们能够承担在城市生存、生活的压力——他们要有能力找到合适工作,要有能力买得起住房。可现实数据告诉我们,今年,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如此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连工作都找不到,何谈在城市安居乐业?即使找到工作,可工资与房价相比乐观吗?

    建议者也许会接着说,不是还有农村住房抵押的房屋券吗?这不就体现出了房屋券的实际作用吗?可按照其给出的数据,户均面积128平方米,每平方米按100元计价,则能够抵押的房屋券应该是12800元。这个数字能在购买商品房时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显然,在价格相差过远的现实中,房屋券的作用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房屋券制度不是不能尝试,但期待房屋券“一箭多雕”却少了现实的视角。或许,当真的有一半农民工家庭能够比较轻松地到城市定居时,房屋券的作用就可以最大化地呈现出来,但我们也只能等到那时候才可以说,房屋券制度是有效的。房屋券制度就像是远水,它解决不了房地产市场的“近渴”。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