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
2009年中国GDP增长速度达到8.7%,超出了8%的预期目标。“超预期”成为2009年影响社会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也引致了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的亮丽表现。如何看待当前经济运行在经济周期中的性质?中国经济是否开始真正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超预期”表现是否会引发物价“超预期”?笔者谈一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依靠政策刺激的经济回升超预期
不等于进入真正复苏
2009年,中国经济演绎了政策刺激力度超预期、经济回升表现超预期和资产价格上升超预期的三部曲。
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一要清醒认识当前经济强劲回升主要是政策刺激的结果。2009年的经济增长靠投资、投资增长靠政府项目拉动的局面毕竟只是非常时期的“救市”举措。随着经济强劲回升,扩张性政策便酝酿退出,经济回升将会由强劲转为温和。二要清醒认识历史基数低对短期数据的重要影响。2009年四季度GDP增速达到10.7%,初步预测2010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达到11.5%左右,似乎超过了中国9.8%的长期潜在增长水平,但即使政策力度不作出调整,2010年后面的三个季度会因基数抬高而呈现GDP增速逐步回落,经济的自主增长动力仍然难以在政策退出的情况下支撑经济继续加速。三要看到库存回补对经济回升的短期影响。由库存调整引起的三年左右一轮的最短经济周期波动历史统计规律证明,典型的去库存化引起的经济下滑约长四个季度,库存回补推动的经济回升也约长四个季度,另外四个季度是过渡阶段。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的全球库存回补将有利于2010年二季度之前四个季度的经济回升,但2010年下半年世界经济短期指标将不如前面四个季度那样亮丽。
经济回升与经济复苏有联系,但有严格区别。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又开始进行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因此,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回升可以为企业投资回升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但政府投资本身带来的只是经济回升,企业回补库存投资带动的也只是经济回升。当前,世界经济从回升过渡到真正的复苏有很大困难。从各方面条件看,2010年甚至2011年并不具备进入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上升期的基础条件。
中国经济增长率2010年会略高于2009年,但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前高后稳。中国经济的主周期是投资周期,存货周期推动的短期回升并不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完全走出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期。真正的经济复苏,需要看到企业对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大规模展开。从经验看,在经济衰退之后,企业不会在旧有产业结构基础上进行固定资产大规模投资,往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企业开展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投资。由于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大科技突破还没有出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处于酝酿期,远没有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投入期,2010年企业固定资本投资的自主增长动力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由地方政府推动的对传统产业盲目投资反而应当控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开始培育,指望政府政策刺激的经济回升很快转换为经济自发的真正复苏是不现实的,对短期数据超预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严格控制政府新开工投资项目
是保持物价稳定的关键举措
经济的超预期回升是否会引发物价的超预期反弹,是当前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对未来影响我国物价总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2010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超过5%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作为经济变化的滞后指标,物价的变化要看经济回升是否可持续加速。前面对经济回升趋势的分析表明,回补库存阶段结束和政策力度的调整可能使我国2010年经济走势前高后稳,经济对物价总水平回升的刺激因素会趋于平稳。
第二,物价总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社会总供求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需求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总供求“缺口”的边际变量。出口需求旺盛,产能过剩压力减轻,总供求呈现正“缺口”;反之,出口受阻,国内难以消化过剩产能,总供求呈现负“缺口”。2009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已经恢复到10.7%,比2008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增长水平高,但2009年的四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81.5%,低于2008年前三季度84%的水平,产能过剩仍然严重。如果2010年我国出口总额仍然不能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则产能过剩会对我国物价总水平形成压制。
第三,农产品价格合理上升有助于物价长期稳定。2009年12月CPI同比上涨了1.9%,主要是食品上涨了5.3%,拉动CPI上涨1.74个百分点,居住支出价格上涨1.5%,拉动CPI上涨0.21个百分点,这两项加在一起是1.95%。所以,CPI的整体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和居住支出价格上涨而引致的。过去,由于中国农业没有彻底商品化,受自给自足传统的影响,农民并不将自己的劳动计入农产品成本。但农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农业成本核算观念发生彻底变化,农业劳动力开始计入成本,推动农产品价格上升。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升,农业比较利益得到保护,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也有助于农产品价格在总量平衡的基础上长期稳定。对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CPI总体水平上升,更多的要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去应对,加息不是最合适的应对办法。
第四,改变货币流动性过分宽裕的局面将有助于稳定物价。中央银行更多运用各种数量型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量,力争将全社会货币流动性由过分宽裕控制到合理充裕水平,不仅需要中央银行的努力,更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其中关键是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严格控制政府新开工投资项目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成亦投资,败亦投资,我国的信贷投放与政府投资规模紧密相关,只有控制住政府新开工投资项目,全年信贷投放规模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才有可能。当前,真正管住政府自己的投资规模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关键举措。2009年超计划的新开工投资规模已经很大,2010年应集中资金保证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顺利推进。考虑到未来经济和物价的不确定性,严格控制政府新开工投资项目,可避免将来因在建规模过大而骑虎难下。从控制投资入手,进而控制货币信贷规模,最终控制物价总水平,可能是掌握经济主动权的必要之举。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