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投入大产出少”根源何在

2009年12月12日 07:37   来源:新华网   王石川
    12月9日,一份具有官方背景的“大学排行榜”发布。榜单显示,在我国69所重点大学中,有近半数高校过去3年“投入多,产出少”,显得“高耗低产”。一位专家称,国家每年给“985”、“211”类高校投了从上千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经费,“不能再只管投钱不看效益了”。(12月10日《长江日报》)

    诚然,大学毕竟不是企业,不能简单地套用企业绩效模式评价高校,况且各个院校的历史发展、教学特色等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既然事关“投入、产出”,当然轻视不得,政府数以千万计、数以亿计的投入都是老百姓的纳税钱,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每个公民也都有权利要求高校把钱花到刀刃上,要晒一晒花钱经过,而不是稀里糊涂一笔账。

    某些大学为何会出现投入大、产出少的现象?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显然与校领导权力大、监管少脱不了干系。

    高校领导往往集官、学、商于一身,权力过于集中,坐享多种便利,面对高校容易腐败的四大领域——基建、采购、后勤和招生,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但又几乎没有有效的监管。这几年,高校领导贪腐案频频发生,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令人触目惊心。高校成为名副其实的腐败“重灾区”,权力通吃之下,投入大、产出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校缺钱吗?似乎很缺!据说各大高校负债高达数千亿元,有的高校甚至濒临破产。但是高校似乎又不缺钱,早在几年前,某高校一个仅有3层的食堂,就装上了两部观光电梯,舆论为之哗然。

    公众一直呼吁公开政府预算,但往往忽略了高校晒预算、晒投入的必要性。公众对高校如何使用资金毫不知情,审计部门对高校资金也侧重于事后审计。有的高校账目中竟然发现有人报销“洗脚费”。把钱投入到洗脚上,还会有什么产出?进一步说,这暴露出高校财务监督之薄弱,制度形同虚设。

    权力过大,就必然出现不该花的钱乱花、该花的钱不花,自然就难以产生效益;监管过少,就会使权力人员有恃无恐,乱用滥用资金也很难被追究责任。高校“投入大、产出少”的局面要得到扭转,就必须把高校领导的权力关进“笼子”,将高校资金置于阳光的监管之下。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