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广安:票源信息不透明,网络售票也仍会"一票难求"

2011年01月03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春节将至。由于工作繁忙,许多人想到了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票。然而,不少旅客在网上订票时,却出现了钱从银行卡上划走了,车票却没有着落的情况。铁路部门一工作人员解释,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支付时间过长导致,千万别着急,胡乱点击有可能遭遇双倍扣款。(12月30日《武汉晚报》)

    从只能去火车站排长队购票到网上订票,铁路部门的服务愈加人性化,满足了许多上班族无暇排队之忧,但并未改变整体“买票难”的现实。买火车票依然是个“技术活”,需占尽各种好运气。

    根据铁路部门的提示,春运期间网上售票服务时间原则为每日6时-23时,预售期为12天。这就意味着购票人最好提前守在电脑旁,一到时间,赶紧点击鼠标订票。此外,可能还需要祈祷网速足够快、订票系统正常、网银里资金充裕、所购车次票额充足等等,搞得跟买彩票中大奖似的。

    看似便捷的网络购票依然让人劳心费神,问题在于购票方式的改进并未改变火车票销售的总量供给。今年据铁路部门预计,自2012年1月8日至2月16日,铁路将发送旅客2.35亿人次,同比增加1352万人次,日均达到 588万人次。而铁路春运期间的日均客座能力仅为382.1万座,需求与能力之间仍有200多万的缺口。虽然从铁路部门给出的数据来看的确运力不足,但既有运力中究竟有多大比例的客票投入了正规的销售渠道,直接到了实际乘车人个人的手上,却仍让人心生疑窦。

    在窗口(含电话、互联网)供应火车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结果还会与以前一样——关系票预留好、黄牛票满天飞,依然难以满足广大旅客的乘车需求,春运时火车票“一票难求”的尴尬局面也仍将继续。

    说到底,中国火车票难买与铁路部门不公开票务信息有直接关系。没有人知道火车票是否真的抢手,即便是寻常日子,很多线路也会因人为因素造成短期内票源紧张,而导致热门线路供不应求,但找到黄牛却又总能买到车票——前提是要接受黄牛的盘剥。在中国,黄牛的票源至今是一个难解之谜,铁路公安年年打击票贩子,甚至异地执法,却只能抓住在一线负责兜售的小工或“技术含量”不高的造假者。

    减少订票流程、完善订票系统、合理规定预售期、强化票务信息公开等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质上,只要铁路部门公开票务信息,将全部票源通过公开的渠道统一销售,也就破解了舆论对“黄牛与铁路内部职工勾结导致票源流出”等各种猜想了。增加网络购票、电话售票,与传统的窗口售票相比,似乎更多了一点博弈的味道,在整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靠运气获得火车票与博彩区别不大。铁路部门的策略只是增加了火车票购买渠道的多样性,却没有堵住一直存在的漏洞,无法解决火车票市场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如此,买票难也就依然会存在下去。

    中国的春运一直被戏谑为“年度人类大迁徙”。过年回家团圆是每个人的心愿,每年临近春节时,周围人谈论最多的就是火车票,如何成功购票成为春运期间每天最热门的话题,这种紧张感及其催生的“淘”到票的满足感甚至取代了回家的欣喜。解决“一票难求”,难的不是售票方式的变革,而是票源信息如何更加透明。(夏广安)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解决春运“购票难”不能止于渠道的多样化


春运不只是车票的舞台


票没到手钱没了 网络购票应完善细节设计


“网上售票”能否解决买票难题?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