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庆:岳麓“文化基地”——公共资源私有化新样本

2011年12月17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岳麓山是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湘楚文化荟萃于此,同时也是黄兴、蔡锷等革命志士长眠的红色圣地。然而,在这样的一个公共景区内,现在却有一块场地被私人圈了起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负责人辩称:那不是会所而是文化基地,还说“文化基地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12月16日中国广播网)

    学者石勇曾在《阻遏公共资源“私有化”》一文中提到:在社会日益撕裂的今天,权力和资本阶层中的一些人,具有一种“上等人的身份焦虑”,他们特别需要占有某些能够把公众排斥在外的稀缺资源,获得一种内部的身份认同,并和其他阶层区别开来。这个论断放到岳麓山私人会所一事上,恐怕也是相当适用。

    在见惯豪宅的时下,“身份焦虑”者已然不满足于在普通地段圈地建房子了,如果能在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响当当的岳麓山内圈块地、建个会所那才够牛气。于是,一些权贵者们开始在风景名胜、“皇家禁地”上做文章,借此体现自己的“尊贵”地位。

    面对社会各界对此事的质疑,景区方面回应“建的不是会所,而是大众文化基地”。既然是大众文化基地,缘何要拒绝普通市民呢?退一步说,公共资源商业化未尝不可,卢浮宫就是商业化运行的成功例子。其实最可怕的不是公共资源商业化,而是私有化。

    景区理应构成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属于公共资源,产权当属全民,不能排斥全民对它的享用。私人会所现在将普通游客拒之门外,无疑是将公共资源私有化了。

    事实上,如果公共资源的门只对权贵者开放,在缺乏公众监督的情况下,权贵者们很有可能随意处置公共资源,不考虑全民利益,产生影响较坏的负面社会效应。因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公共景点不能沦为有钱人的后花园。某种程度上讲,类似岳麓山变成权贵者私人会所的现象,正是中国社会危机的一个深刻隐喻,值得高度重视。(邓子庆)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会所不可怕,就怕会所有“文化”


一晚一万块,卖的是什么“文化”


吃穿山甲的到底是文化人还是达官贵人


岳麓山会所 庭院深深深几许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