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资本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2011年12月19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吴秋风

    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并讲话。李克强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转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保持投资的适度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保障重点在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加强薄弱环节,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并把增投资与扩消费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的内生和自主增长基础,把握发展的主动权。(12月16日新华网)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晚召开的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对了中国民间的一句常用俗语——好饭不怕晚。在外界给予更多猜测的背后,是管理层对中国经济未来一年审慎的处理理念和更为合理的应对策略的出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确立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舆论的普遍的解读是先求“稳”再求“进”。

    作为中国经济长期战略的“又好又快”的阶段性工作,2012年中国经济的“稳中求进”尽管有几个层面的解读,但对实体经济来讲,形势并不容乐观。欧洲债务危机的阴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延续性地显现出来。民生角度的“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固然可以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按照社会管理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双重定律看,当前的宏观调控顺序调整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是有现实意义的。中国经济的复杂性远超美国。

    在欧美债务危机以多米诺骨牌式在多个欧盟国家爆发后,美国民众因为不满其国内经济政策也不过是采用了“占领华尔街活动”以抗议长久以来的高福利政策遭受了挤压。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在2012年遭遇的内忧外患表现在国内物价国企,国际经济整体经济环境的衰退,经济上保持“一枝独秀”的愿望将会遇到太多的阻力。

    李克强在此次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无疑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提法内涵极其丰富,看似只关系到“调结构”的一项,与“稳增长、控物价”无关,但实质上,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勇气和信息迎接民营资本进入到传统垄断行业参与竞争。其结果势必积极推进中国“稳增长、控物价”的目标。

    联系到日前国资委透露的“国有企业在向两个方向集中,并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不同的国有企业,即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和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大企业”讯息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时代将在2012年初露端倪。民营经济的“玻璃天花板”将开启一扇“天窗”已成定局。但“天窗”的空间有多大,有多少民营资本参与,以及对民营资本参与到垄断行业的竞争的资质认定则是更为令人期待的话题。

    在市场经济概念与民营资本参与垄断性行业竞争的话题面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瓶颈一览无余。渐进式的经济改革需要时间的积累与需要历史赋予的机遇期。2012年的经济形势显然是赋予了民营资本真正走向垄断行业的历史机遇期,中国的民营资本在时间上也积累了足够的管理经验和资本规模,做好了“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各种准备,中央政府管理层对经济发展的预判也与普通民众对垄断性行业企业进行深度改革的需求形成了合力——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符合经济规律亦顺应民心民意。

    2012年,中国经济所处的环境不容乐观,但管理层清醒地应对策略以及显而易见的、积极的“稳中求进”地开启民营资本的各种方便之门已经获得舆论的认同,中国民间资本的春天已经不远了。新的一年,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即来源于此。(吴秋风)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李克强: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能源等领域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