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中央银行体制建立,金融改革的伟大出发

2008年12月11日 19: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七日七天

 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改革开放30年,通过不断地探索,我国的金融业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金融业已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并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改革和相应地转型,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要。这一辉煌的成就充分证明,我国的金融业已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史上一段精彩的乐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起金融业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就不能不提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提起金融体制改革,就不能不提1983年的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因为整个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都是紧紧围绕着中央银行体制改革来进行和展开的,而1983年发布的《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恰恰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的正式建立。

    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这些年里,我国实行的一直是“大一统”的金融体制,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作用于一身,既负责货币发行和金融管理,又具体从事各种业务经营,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单一狭窄,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金融模式,在国民经济中自然难以发挥作用。再加上金融主体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育,我国的金融体制亟需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于1983年9月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办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是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应主要用经济办法对各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同时,另设中国工商银行办理中国人民银行原来所办理的全部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这一决定让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摆脱了具体的信贷储蓄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是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至此,人民银行的商业性业务基本剥离,它标志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变革的一项重大转折,即中央银行体制的正式建立,这也代表着中国中央银行体制进入单一制阶段。

    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使得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上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这对于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搞活经济和稳定货币流通、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后来的实践证明,它更新金融监管理念,改进金融监管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保障了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对后来我国金融业在创建独立自主的货币制度、维护金融稳定、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了支持,可称之为我国金融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相关评论:

    1978:高等教育重回正轨——时代与命运的拐点
    1979:试办经济特区,从沙漠到绿洲的春天
    1980:“只生一个”,改变中国人口发展轨迹

    1981:科技,引领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强大动力

    1982: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的成功样本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