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科技,引领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强大动力

2008年12月04日 23: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七日七天
    专题: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述评之1978  1979 1980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中国逐渐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条件下,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再次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随后,这一重要论断开始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口号在中华大地上传颂。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的通知。提纲中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一汇报提纲,再次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辟了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的新天地。

    回望来时路。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不同时期,地位和效应是存在差异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我们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的一点是,当时的浮夸风、盲目风严重。在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之后,我们提出了“超英赶美”、“国外有的,我们都要有”、“建立完整的体系”等一系列要求,但这些要求并不切实际,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当时只是单纯地吸收科学技术,却没有考虑到这些技术的消化、吸收、运用等问题,这就导致科学技术与我国的经济建设严重脱节。

    科技不能为社会创收,这肯定是不行的。针对这些问题,中央迅速行动,调整科学技术发展方针,以配合经济和经济建设的转变。中央决定:科学技术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应为其首要任务。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在保证基础研究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发展,并把学习、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我们要结合国情,在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外技术,掌握最新信息,并要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实践工作中去,让它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贡献。

    值得欣慰的是,中央不仅纠正了过去在发展科学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放宽了眼界,要求将科学技术的方针和任务体现到下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十年规划的设想中去,进一步肯定了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后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和“科技兴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对科学技术认识误区的纠正以及正确发展方针的提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化的关键就是科技的现代化,科技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提出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它促进了我国的科技腾飞和经济飞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

    

    相关评论:

    1978:高等教育重回正轨——时代与命运的拐点

    1979:试办经济特区,从沙漠到绿洲的春天

    1980:“只生一个”,改变中国人口发展轨迹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