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高等教育重回正轨——时代与命运的拐点

2008年11月25日 07: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七日七天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更是难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不仅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元年,也是扭转十年“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教育萎靡局面的元年。上一年年底,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1978年春秋,参加77、78年考试的考生先后走进大学课堂,圆了大学梦,这标志着中国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始重新步入正常轨道,预示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回望过去,十年“文革”浩劫,让正当学习的青年不能读书,只能在一次次的政治运动中四处串联、上山下乡、文斗武斗……偏离正常轨道的政策让中国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整个社会混乱不堪,荆棘丛生。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知识青年的出路、前途、命运在哪里?中国的教育之路该如何走?这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发展前途的大问题。决策正确,就能引导中国走出混乱和困顿;一旦决策错误,本已脆弱的中国也许就将走向崩溃。幸运的是,高瞻远瞩的邓小平同志迅速看清了形势,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寻,走出了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一条新路。

    恢复高考后走进大学校园的那几届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一些行业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危机,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恢复高考之前,大学招生毫无章法可言。大学生由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推荐,而不是通过考试来选拔。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选择标准,招生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正之风,这样一来,大学招进去的学生基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还得按照最差的文化水平来进行。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更使得那个时代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面临这样的困顿,在邓小平等同志的主导下,党中央决定重新恢复高考制度,并对过去的政策进行调整,摒弃了错误的和不合时宜的教育发展思路。统一考试,拓宽招生的范围,凡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且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才可以报名;政治审查破除先前的“唯成分论”;全面考察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能力,实行择优录取;刹住“走后门”的不正之风,保证入学新生在总体水平上的一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学的质量自然会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会高涨。

    这些新政策的实施,让沉寂了十年的中国教育事业苏醒了过来,中国由此进入一个尊重人才和知识的全新教育时代。

    1978年因此而被许多人称为“时代与命运的拐点”。的确,高考让渴望知识的青年如愿走进了大学校园,这不仅改变了中国教育的过去,让其重新步入正常的轨道,也充分肯定了知识的价值,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承前启后的人才。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扭转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挽救了整个中华民族,促进了民族的复兴。对于那些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的人来说,这一决策在他们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激励他们追求平等,抒写“知识改变命运”的奇迹,成为他们个人命运的转折点和具有重要符号意义的事件。

    时光如梭,转眼间已是2008年。从1978年大学校门重新向社会敞开至今,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尽管仍然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争议,但高考制度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探索和改革的脚步。不可否认,当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让40多万名考生再次走进大学校园,的的确确改变了他们,改变了他们那一整代人,甚至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试想一下,倘若没有恢复高考,没有拨乱反正,没有向全社会敞开大学的校门,没有探索新的思路、新的道路,中国的教育会是怎样一种现状?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怎能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人才强国的道路又怎能走得下去?

    今天,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要感谢引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时代的伟人邓小平,感谢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为改变一代青年命运和一个国家前途而做出不懈努力,积极追寻、探索,同时带给我们新生活的人们。是他们,让混乱的中国变得有序;是他们,让沉寂多年的中国恢复了活力;是他们,让贫瘠的中国变得富裕;是他们,让禁锢的中国变得平等、自由。历史、现在、未来都会永远记住那个改写时代和命运的年份——1978。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