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之魂

2011年02月10日 07:59   来源:工人日报   李永海

  一、问题的提出

  8年多来,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先后反复多次深入到贫困革命老区的50多个县、50多个乡、100多个村和数百户贫困农民家庭及上百所中小学校调查研究。这是我含着泪水所见所闻的8年多,也是我深受革命老区精神教育的8年多,更是我的心灵深处受到极大震撼和久久不能平静的8年多。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巨大牺牲和做出重大贡献的革命老区,也同全国一样有了不小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面对现实,至今仍有众多革命老区发展相对滞后,不少老区人民的生活依然困难,有的还是极度贫困,他们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其差距越来越大,而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以江西省原中央苏区的瑞金等11个县为例,1949年的人均经济实力为全国均值的90.1%,到1978年降为46.2%,而现在竟降为33.8%。

  为什么会出现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当我们看到革命老区农村不少家庭因贫穷不让孩子上学,有的孩子辍学在家或早早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多数贫困革命老区初中三年在校学生的巩固率实际只有70%至80%,但统计上报的数字却是98%以上时;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寒冬在没有玻璃、四面透风的危房教室上课,有的租用老乡黑暗的住房当教室,6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没有一扇窗户的房子里,课桌都被挤得东倒西歪,甚至有的孩子是站着上课时;当我们看到寄宿生三九天两个孩子盖着一条破薄棉被,睡在草席上,手脚都冻得青紫时;当我们看到住校的诸多孩子仅有一小瓶咸菜作为一周的下饭菜,喝的是从稻田里流出的水,六七岁的孩子寒冬早上要跑十几里山路,赶到学校已是满头大汗时;当我们看到贫困山区计划生育严重超标,可上报的数据依然是不超标,而且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普遍是女多男少,一个乡10个村小和教学点男女学生的性别比为90.1:100,一个乡一年级入学的288名新生中,没有户口的竟高达173名、占60.1%时;当我们看到山区小学每年实际可用经费人均只有13.3元,学生使用的是破旧的黑白课本,像花生粒大小的粉笔头老师们还在继续使用,一块一平方米大小四面破碎的水泥板是学生唯一的运动器材时;当我们看到代课教师每月只有300元工资,无人愿意到贫困山区任教,教师已经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时;当我们看到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被极大地忽视,严重脱离了农村实际,全县在教育方面的人财物等资源,严重地向为高考服务的所谓重点高中倾斜,弃90%以上的孩子应该上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而不顾,致使众多看到难以升高中和考大学的孩子,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一个童工的年纪就外出打工挣钱时;当我们看到年仅44岁的农民生了8个孩子,14岁的女儿为了应付普九教育检查,被拉回学校上小学二年级来充数,检查后再回家,县领导竟说“全县就这么一户让你们给看到了”时;当我们看到有的已经上初中的女学生与60岁的养父同盖一条没有被面的黑棉絮,睡在一米多宽的破木板床上时;当我们看到与父母的床仅以半米高的破席作屏障的初中女学生,在破席上贴着自己这样的自律:“第一放学立即回家,第二帮助妈妈挑水,第三帮助妈妈喂猪,第四帮助妈妈做饭,第五帮助妈妈照看弟弟,第六做功课”时……我的眼睛一次次被泪水模糊了,我的心被强烈地撞击着,使我的心怎么都不能平静。所有这些心灵深处的强烈撞击,让我苦苦地思索着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这就是贫困革命老区为什么会长期落后?大量调查的事实回答我,教育落后是最根本的落后,教育落后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带根本性的因素。

  由此,重新点燃了我50年以前曾经萌发的一个强烈的意念。1958年5月,正值我在青岛二中读书面临高考的前夕,我和我们班的6名学生干部共同议论并决定,向学校党支部提交了一份请求报告,其主要内容是放弃参加高考,决心到一个偏僻和贫穷的山村,创办一所为贫困农家子弟服务的学校,使这些贫困山区的子女也能受到最基本的教育。当时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我们的报告,党支部书记李少奇同志分别找我们每个人谈了话,首先充分肯定了我们的积极想法和可贵的出发点,同时指出高考也是国家的需要,大家首先参加高考,此事待高考以后再议。事实是,我们这些学生干部没有一个没能考上大学的,因此使这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念头,一放就是半个世纪又被重新而且更加强烈地点燃。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我决心集中力量来深入调查和悉心研究农村特别是贫困老区、山区的教育问题,并立志长期蹲下去,狠抓和培育一个依靠兴教来脱贫致富的典型,为新农村建设做一点实事,梦想和期盼着推动贫困革命老区走向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从这个念头和决心出发,我和全国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原副部长田裕琨、赣州市政协副主席雷汉生,三位年龄总和200岁的老人,从2004年起开始了艰辛漫长、但富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二、理念的遵循

  正是在这个苦苦思索、重新点燃激情和萌发培育典型的过程中,喜得温家宝总理2003年3月7日在《前元庄实验学校调研报告》中做出的重要批示:“农村教育必须改革。坚持‘农教结合’的办学方向,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教学、科技和生产相结合。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值得重视。”同日,李岚清同志也做出重要批示:“完全赞成家宝同志的批示。‘农科教’相结合、‘三教统筹’的方针,我们提了多年,也有不少好的经验,请教育部部署很好地加以总结,并采取进一步措施,予以推动。”家宝总理的批示,为我们种好这块实验田,抓好和培育好这个典型,从指导思想上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始终坚持,我们耕耘这块试验田与培育这个典型的过程,就是忠实、扎实、不走样地落实和锲而不舍、创造性地实践家宝总理批示精神的过程。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办学而不包含社会改造的使命,便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生气”;“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不得不另找生路”;“科学的中国,谁来负起造就的责任?就是一班小学教师”;“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就须当他未毕业之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作改造乡村之实习”;“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中心小学以乡村实际生活为中心”;“纸上的教育改造能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心捧出来献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陶行知先生发自肺腑的所有这些重要思想和观点,与家宝总理所强调的农村教育必须改革的精神,与教师节请中小学教师到中南海做客时,语重深长所阐发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之深刻而感人之言,都完全是一回事。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知识、科学、技能与历史的根本手段,并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之每个成员一生尤其是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教育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最集中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学校教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取决并系于这个国家和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要提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养和能力,必须从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广大贫困农村之教育,并不断从提高其教育能力与教育质量抓起。

  天下万事,教育为大、为本、为根、为基。事业无成、工作无就乃至贫穷落后,皆非教育莫能改变。教育是立国之基、立业之基、立人之基。因此,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落后是最根本的落后,教育不公是最根本的不公,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而我国的这种落后、这种不公、这种扶贫,其状况与任务都主要集中在农村。因此,研究我国经济社会之发展,特别是解决“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落后与和谐等各种问题,包括提升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素质,都必须从研究中国农村教育的落后与不公入手。一个不懂得、不重视、不关心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领导,我认为是一个不懂得经济、政治、社会与未来的领导,当然也不可能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因此,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当今中国公平、正义、和谐之社会改造与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从实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真正改造做起。

  三、认真的起步

  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毛泽东同志诗词中所指出的“风景这边独好”的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的珠兰乡,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乡作为试点的乡镇。6年来,我和我的同事已经近40次、300多天的时间,来到这里调查研究,多次深入到珠兰乡的每一个村和每一所中小学校及贫困农民家中调查研究,先后召开了几百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与县乡干部和村民、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和家长、市县有关专家和村民致富带头人等,共同探讨首先从创办“江西革命老区会昌珠兰示范学校”小学部入手、起步的各种问题。把300多天调查和数百次会议所研究的问题集中起来,无非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三个重大而要害的实质性问题。

  为什么要创办这所示范学校?这是起步中我们首先着力研究解决和统一思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并努力将其贯穿于创办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对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示范学校,应该说从调研中反映出来的突出现实问题和家宝总理重要批示精神中,已经完全说清楚了。必须看到,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当前我国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其要害可能就在这里。从我国农村特别是贫困革命老区的实际出发,教育、首先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孩子和全体农民,着眼于他们的心灵、道德和能力的塑造,因为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和主力,他们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后备力量,他们将来要干什么就应该让他们主要学什么,而决不能弃90%以上的受教育者于不顾,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去拼命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并以此作为考核学校所谓“优劣”的主要指标。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创办的这所示范学校,就是对着高考应试教育指挥棒,努力朝向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方向推进,率先在一个贫困革命老区的乡镇,面向全乡所有孩子和劳动力,实行包括职业高中教育在内的真正意义上的12年义务教育,并同步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确立“励志、厚德、勤学、重思、善行”之校训,凸显“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巩固率为要”的基本要求,认真而有效地为乡村培养实用人才,以期实现“小村庄、大教育”的社会办学格局,用面向全体孩子和全体农民的教育,为整个珠兰乡的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教育与智力支持。

  把这所示范学校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也就是要改造和示范什么的问题,这是我们与大家一起反复研究的第二个要害问题。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家宝总理的批示精神,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我们与大家一起提出了这所学校的五个主要示范点,概括起来说就是示范一种方向、一种格局、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特色。展开来说,就是要着力示范“五个坚持”:即坚持农科教相结合的农村教育办学方向,坚持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社会大教育格局,坚持率先履行真正意义上的12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坚持革命老区锲而不舍的艰苦创业精神,坚持创新教科扶贫发展道路的特色。在这样一种示范目标的要求下,我们又与大家一起研究,提出和引导所有学生努力做到“有爱、有梦、有学、有专、有恒”。

  示范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要求,难度很大。怎么办?这是我们与大家一起集中研究并扎实解决的第三个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千方百计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对这所学校的创办给予各个方面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王映球、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卢志强、香港信德集团董事会主席何鸿燊、中国职工对外交流中心、中国机冶建材工会、中国教育工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深圳宝安区总工会、大连先导区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工会、中国航天六院、中国工人出版社、北京万国经典书城、一拖集团、徐工集团、柳工集团、厦工集团、上汽集团、时风集团、浙江永隆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药材集团、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福建海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福建省中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东隆投资有限公司、辽宁映球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沈阳蓝德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台湾贸彦企业有限公司、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葫芦岛市万来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等诸多单位和爱心人士,以及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党政领导及人大、政协、工会与有关单位的支持,使这所示范学校一期工程的小学部于2004年11月25日正式动意创建,2005年5月3日顺利奠基开工,2007年5月13日竣工并正式启用。这所学校二期工程的初中部、职业高中部和成人教育部,于2008年12月20日奠基,2010年12月1日正式启用。在这两次启用仪式上,上述各支持单位的领导同志和省、市、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全校师生共3000多人出席。国家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等诸多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倪志福同志为学校题字“育才”,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和江西省委原书记万绍芬同志分别发来贺信,我国著名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和校训,还有诸多书法家和领导都为学校题字,以鼓励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成思危同志在贺信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强县、强乡、强家都必须先强教。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农村教育必须改革”的批示精神,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所创办的这所“一校五部”的示范学校,是着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面向珠兰乡全体孩子,坚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着眼巩固率为方向和目标,率先在一个贫困革命老区的乡镇实行12年义务教育,并同步强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打造“小村庄、大教育”的社会教育格局,其意义重大而久远。教育是一项“爱满天下”的伟大事业,正如温家宝总理所强调的:“有爱才有教育,才有道德,才有一切”。在这所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爱心人士的真诚关心和大力支持,对这种爱心之举,我们大家都应该珍惜、学习和发扬光大。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和温家宝总理的批示精神,认真而扎实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是关于“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的要求,我们这所学校一定会越办越好,也必定会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我们贫困革命老区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随着示范学校一、二期校建工程的启用,现已形成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11300平方米,拥有60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160名教职工的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覆盖全乡的环保、节能、生态和机会公平、资源共享、为农利农之新型学校。学校为示范和带动农民进行农村能源的革命,倡导和大力推广沼气,现已建有日产300立方的地上大型稻草秆沼气池和3个50立方的地下猪便沼气池,使用沼气锅炉为全校师生做饭烧水,学校不再使用煤、柴和电;建有386平方米供全校师生用的太阳能浴室,引导农民使用太阳能;为节约用水和帮助农民饮用安全水,学校建有自己的深水井,供全校师生饮用;学校建有相当会昌全县藏书量一倍的21万多册图书和带动全乡“农家书屋”建设的大型学校图书馆;建有300多台电脑的多个电教室和微机室,职业高中班从快进入电化教学;为引导农民发展“猪沼果”产业,开展生态和科学养殖,学校建有40头母猪和500头商品猪的养猪场;为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学校建有100亩“红土娃”脐橙基地和1000亩枳壳药材基地,脐橙已硕果累累,等等这样20多个示范单体。学校实行挂点联系村制度,现在学校利用各方支持的挖掘机和汽车,帮助联系的珠兰村郑屋等村民小组近50户农民,已家家户户建起和使用了沼气池,平均每户种了不少于5亩的脐橙,修了硬化路,更换了供电线路,吃上了卫生水,盖起了村小的新教室。学校联系的杉坑村,已在中国药材集团的参与下,国家GAP药材基地和万亩药材种植园初显规模。学校的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届时将建有学前教育部、400米标准运动场和50亩校内现代农业科技实验园。这所为“穷人”的面向全乡孩子和农民的学校,正在逐步成为教育和引导珠兰乡走教科脱贫致富道路的中心,成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和智力支撑力量。现在,这所学校已在当地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当前,“教育先行”和“以校为媒”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现已吸引了诸多关心贫困老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爱心人士,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把珠兰乡打造成为“赣南第一乡”的目标任务已提到县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乡的“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教育兴乡”、“产业富乡”、“生态立乡”的发展原则,明确了在全乡优先发展教育和坚决实行“农教结合”、“三教统筹”、“教学、科技和生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率先提出了在全乡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和同步强化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任务要求,并以此来带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力争用5~8年的时间,从各个方面打造成为“赣南第一乡”。同时,以校为媒,现已吸引诸多海内外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大家自愿加入这个实践“农村教育必须改革”的“爱心”团队,已初步形成一支为贫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忠诚服务的、有旺盛生命力的“志愿者”队伍,现已初步显示出可喜的效果。现在,投资40亿元、开垦6000亩山地建设的“台商生物科技创业园”,已正式签约、注册、入资,并正在规划设计和即将开工建设;投资40亿元打造“中国老区·汉仙岩生态旅游经济区”的项目,也已正式签约、注册、入资和开始规划设计工作。这两个连片扶贫开发的生态的、环保的项目,在合同中都已承诺,要将利润的1%~2%用于支持珠兰乡打造“赣南第一乡”和示范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必将为革命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的会昌,其教育和经济社会带来跨越式的发展。

  四、近期的规划

  我始终期盼并坚信,教育能改变和创造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地方的命运和未来。这也是我下决心抓点和实践家宝总理这个十分重大理念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之所在。记得2007年5月13日,我在这所示范学校小学部启用仪式上讲话结尾时,有这样几句话,大意是:这棵颇具生命力的幼苗已经破土,希望大家倍加珍惜它、关心它、爱护它,不断地浇水、施肥、防病、修枝、除虫,使其成长为参天大树,破土于珠兰,普及于会昌,成林于赣南,燎原于天下。这是我当今未了、但又是我坚信一定会实现的一个心愿。我深知,要实现这样一个心愿,实践起来是何等的艰难和不易,但我更深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刹那间,我已到了“从心所欲”之年。人生之路太短暂了,能为穷人、弱势和祖祖辈辈为“民以食为天”而辛勤劳动的农民及他们的孩子,做一点他们高兴、快乐、急需的事,其本身就是人生一种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人民共和国之保障,是国家百年之根本大计,是改变贫困落后的真正武器。说到底,我们国家要想得到国际上之平等地位并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地方要想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我们的家庭要想改变生活困苦的状态,都是非教育莫能与之的。这个理念,是从创办这所学校的初始,我就已经提出和多次强调的问题,而且必须将其落实到每个工作阶段和每个工作环节中去。要把这个理念在一个乡具体化,我要求自己要始终注意和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并锲而不舍地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关于普及教育。这也就是讲的基础教育问题。基础教育的要害在于普及,而普及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是让全乡的孩子有同等的入学和受教育的机会与相对公平的条件。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需要来看,其主要内容是扎实办好面向全乡所有孩子的基础教育,也就是率先办好包括全乡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不愿及不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全部都能免费到职业高中的来学习的12年义务教育,始终把“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巩固率为要”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要紧密结合实际,努力使这些学生不仅要学好教学大纲要求的文化课知识,而且要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谋生和创造能力,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必须要始终高度关注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把小学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巩固率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考核目标要求,也就是说,把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为高中和职业教育输送合格人才,看作是义务教育同等重要的责任和同样骄傲的成绩,而且从人数上来讲,后者比前者多得多,理应看得是更为重要的责任和更大的工作成绩。这样说,是不是说示范学校忽视文化知识教育?恰恰相反,示范学校的文化知识教育之深度和广度,应该更活、更严、更高、更强。我不赞成简单地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和考核教育质量的简单标准。说老实话,考试分数在人的一生中是没有什么用的,古今中外富有创造能力和事业有成者,多不是考试分数最高者。现在的严重问题是,我们却以这种终生没有什么用的“分数”为标尺,把学生快乐的心灵和创造个性给禁锢得死死的、甚至给扼杀了。当然,我们现在还更苦于尚未找到一种真正检验和考核学生美好心灵和创造才能的真正标准和有效办法。与此同时,我还强调示范学校的学生应该不怕考试。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知识面理应更宽、学的东西理应更活和更加适用。问题在于,必须改变我们以往已经习以为常的考试内容、考试办法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不能把学生引导到死读书、读死书和书读死的路子上去。

  二是关于职业教育。这是一个学生的能力或者说技能教育问题,也是示范学校应该研究、实践和突破的一个难点与重点问题。纵观我国近来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被极大地忽视,出现找一个高级技工比找一个博士生还要难的问题,已是不争之事实。当前,在中央反复强调以后,才刚刚引起重视。但是,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来看,在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要求中,仍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纲要》中是这样描述的:2009年,我国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为3459万人,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2979万人,高教与职教在校学生比为1:1.161;规划中到2015年,这两者的人数分别将达到3640万人和3350万人,比例却下降为1:1.086;而规划中到2020年,这两者的人数分别达到3830万人和3550万人,比例又进一步下降为1:1.079。这种规划要求,恐怕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才发展的要求,必将是我们教育规划纲要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如何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问题。从我们调查贫困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职业教育成为我们创办这所示范学校所必须直面的社会现实需要问题,进而促成了我们的示范学校为什么要坚持成立职业高中部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成立这个职业高中部的决心和目标,就是要把珠兰乡全体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那些不想升高中或高中未被录取的学生,统统收到职业高中部中来,使他们享受与完成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12年义务教育。通过职业高中的教育,让他们掌握一门或两门社会需要的技能,为其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智力与技能支持。任何事情,凡没有需要都不会有发展。职业高中的课程设置,主要也必须是从当地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要求出发来考虑,比如中药材的种植与加工、脐橙等果业的种植与加工、沼气沼渣沼液(简称“三沼”)产业和微生物技术的采用和推广使用、有机饲料与科学养猪与品种改良、生物酶和有机色素的提取与应用、现代农业的种植与深加工、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的生产与使用、园艺种植与管理、生态养生和红色旅游等内容和专业,都是当地所需要的。同时,必须努力与投资者正在建设的“台商生物科技创业园”和“中国老区·汉仙岩生态旅游经济区”相联系、相结合、相适应,形成专业应需求设置、劳动力应需求培养、实习就地进行、分配就地选择,使职业高中部的毕业生,变以往的外出“打工”为现在的就地“上班”。这是这所示范学校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目前,职业高中部的首届学生已经入学快一个学期了,各个方面的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学校积极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为困难学生建立“媛媛助学基金”,创造条件让大家学做结合、学用结合、学与见习结合、校企结合,因而,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都比较高。

  三是关于成人教育。这是一个终身教育的问题。如何教育和帮助珠兰乡的农民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与技能,是珠兰乡脱贫致富的关键。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现在珠兰乡的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知识与技能,是他们改造社会与脱贫致富的强大武器。这种成人教育,更多的应是短平快和实用的内容。也就是说,农民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农民缺什么就补什么,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业余、现场、夜校等各种灵活多样并能长期坚持与发挥长效作用的方式进行。学校已开始培育和选树各种类型的致富带头人,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一个相当艰难、需要我们坚定不移、从点点滴滴和一人一事做起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示范学校职业高中部教师的作用,成人教育部的老师更多地应采取兼职的办法。同时,应主动与社会有关方面和能人联系,编织相对比较实用、有社会各方面能人参与、专兼结合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努力形成社会办学的大格局。现在,随着成人教育教学楼的落成,成人教育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正在深入研究和规划,努力使其朝向更加适用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四是关于学前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这是人们的常识。教育必须从儿童抓起,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要真正这样做并切实做好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革命老区,幼儿教育还远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科学的中国,谁来负起造就的责任?就是一班小学教师。要想创造科学的中国,必须培养科学人才的幼苗,才能达到目的。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的教师。陶行知先生的话给我们多么深刻的启迪,这是我们这所示范学校的学前教育部乃至包括小学部,都要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要不懈地培育孩子们的美好的心灵和童趣,从小就能够快乐健康地养成热爱科学、幻想未来、张扬个性、激励创造的心灵与品格,决不可像社会上有些幼儿园那样,把小学要学的东西提早搬到学前教育中来进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从珠兰乡的实际出发,处理好与现在已有的民办幼儿园的关系等各种问题,使其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这个学前教育部的建设,在整个示范学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同步进行研究和同步规划的要求,在具体施工建设上是放到了示范学校的三期工程中来进行。届时,一个“一校五部”、功能更加齐全的示范学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五是关于改造社会。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兴邦富民的手段。我始终主张和坚持,这所示范学校一定要放在珠兰乡,并反复强调主要不是为会昌多办一所学校,不是他乡的孩子都可以来读书,而是办的全力为珠兰乡孩子和农民服务的“穷人”学校,当然它就更不是什么重点校,而且我始终反对办县属重点校。我这样坚持之最朴素的道理,是我们调查的严重现实告诉我的,这就是如果要想在农村尽可能地实现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尽量满足所有孩子和农民自身学习的需要,无论县城学校建多少或者建多大,农村的大多数孩子依然是不可能都到县城来上学的,广大贫困老区和山区的乡镇,才应该是当前和今后办好农村学校教育的主要所在地。为此,一方面,这所学校的初中部要坚持和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完成9年义务教育,不允许有辍学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这所学校不仅要重视向会昌县城高中或其他学校输送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更为重要的是它要向本校的职业高中部输送更多的合格初中毕业生,使他们再经过职业高中的教育,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适用而合格的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劳动者;再一方面,这所学校还必须忠实地为提升全乡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技能服务,为珠兰乡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更好地推动珠兰乡的新农村建设,使全乡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努力将其打造成为赣南第一乡,让广大老区农民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这个乡实现了上述目标,我们就更有依据地说,中央特别是家宝总理提出的农村教育必须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在珠兰乡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届时,我们将有理由进一步推动这一重大理念,不仅破土珠兰,而且一定会普及会昌、成林赣南、燎原天下。事实上,这所学校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正是由于这所学校的存在和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方面和有关人士的关注,为珠兰乡乃至会昌县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条件。2007年开始,中国药材集团和福建海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学校一起,在会昌创建起国家GAP药材枳壳基地和万亩药材种植区;2008年7月25日,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健康扶贫办公室,向会昌县捐赠了价值4138万元、总计200台(件)的医疗设备,相当于当时会昌全县医疗设备总价值的两倍,这些医疗设备将以优惠的收费价格为农民看病服务。更为可喜的是,以校为媒引来了以生态、环保、利民为民为主旨,分别投资各40亿元的“台商生物科技创业园”和“中国老区·汉仙岩生态旅游经济区”等连片扶贫开发的项目,使其对会昌全县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产生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事实上,这已是教育对改造社会产生的良好影响和发挥的有效带动与推动力量的具体体现。而且,这种影响和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越来越明显和越来越强大。

  我立志要按照中央特别是家宝总理的批示精神,把“农村教育必须改革”这样一块试验田种好,使其不仅开花结果,而且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实现这样艰巨而又较长期的目标,我深知要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从近期来看,重点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关于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家宝总理曾深刻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多么亲民为民和高屋建瓴的执政理念。顺着总理的理念来想教育问题,大概是“知师心者在学子,知教误者在社会”。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和教育工作之优劣、好坏,最重要也是最实际、最准确的试金石。检验什么呢?主要就是检验人。这是因为,人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决定性因素,示范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配备与建设得好坏,是能否办好这所学校的关键。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对示范学校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6名副校长实行了全县招聘,教师队伍也根据需要充实了力量。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大家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各个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干部队伍建设的要害是要有大爱的情怀、奉献的精神和扎实的作风。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应是采用有计划地分批送往赣州师院或其他地方进修,到教学质量好的地方观摩,请优秀教师进校传授,在本职岗位上有新提高,学校内部持续开展教学法与教学效果交流和评比等,不断打造教师的爱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朴实无华的作风,不断净化和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心境界与教学水平,不断壮大献身农村教育改革“志愿者”的队伍。我在二期校建启用仪式后的总结会上,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2月1日的启用仪式,标志着我们实践温家宝总理批示精神的工作,只是才刚刚拉开序幕,8栋新楼的落成,不是示范学校工作的实质,它只是为我们搭建了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部分舞台,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更艰巨、更繁重、更漫长的工作还在后头。因此,我们大家务必要站在这个难得的舞台和重要的工作节点上,倾注我们全部的大爱与全部的心血,去开展我们示范学校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去把这台充满生命力的大戏演得富有成效。这是一个永恒的题目,需要我们的是锲而不舍,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方法、有效果地做出不懈地努力。

  其二,关于农科教相结合。这是示范学校务必要坚持的方向性问题。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农民、农村、农业的实际相结合,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增加相关的内容,把农科教相结合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成为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不是两张皮。这对我们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自身对实践农村教育改革的坚定性。为此,要努力把示范学校包括文化知识课教学在内的教育质量提上去,用强有力的事实来回答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推进工作中去进一步统一思想和坚定信心。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教与学要有机结合,把这种要求真正融化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另一方面,一定要重视企校结合、学做结合,特别是要与“台商生物科技创业园”和“中国老区·汉仙岩生态旅游经济区”的建设相结合,并要扎实办好学校的所有基地,包括红领巾百亩脐橙果园、万亩药材基地、50亩科技园和科普园、各个养猪场、大型沼气池群、大型太阳能浴池、联系村的农户果业与沼气,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必定会不断地促进学生热爱劳动和学到知识与技能,增强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同时,这些基地,都应在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种养殖的更好效果、病虫害的防治、实际经济效益的获得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努力为农民做出有说服力的示范。再一方面,就是职业高中和成人教育的有效实施。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也是这所示范学校为社会服务最直接的体现。要把职业高中教育与成人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扎实提高全乡农民文化和技能水平,为全乡脱贫致富提供有用有效的智力支持,以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把珠兰乡真正打造成赣南第一乡,作为检验示范学校教育效果之终极性、根本性目标。

  其三,关于打造赣南第一乡的起步。这是我们创办这所示范学校,要起到“小村庄、大教育”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要做到这个要求,任务十分艰巨。当然,我们兴办教育不是也不应该是仅仅为本乡服务,向外地输送人才本身,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但是,如果教育不为改造社会服务,培养的学生都不热爱家乡,不愿意为改造家乡出力,这种教育还有什么意义,更不要说还有什么值得推广的价值。所以,这所学校,一定要成为带动和引领全乡农民脱贫致富的中心。为此,我们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我始终认为,重要的是两个方面的工作必须用心用力地去把它做好。

  一方面,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要求、有效果地去提升全乡农民的文化与技术水平。从现在起,就必须严把在校学生的出口,也就是必须保证现在就读的孩子,都能全部完成12年义务教育,使他们真正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成为改造家乡、致富一方的带头人,坚决堵住辍学现象的发生,把巩固率作为考核县乡教育和学校政绩的第一指标。同时,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让珠兰乡不愿上高中或未能考上高中的学生,都能到示范学校的职业高中里来学习,使其掌握一两门谋生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全乡1.6万名村民中的劳动力,认真作一调查,特别是对5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文化程度到底如何,他们有什么样的学习技能要求,都应该了解得十分清楚,并细心作好规划,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针对他们的所需、所用、所望,进行以农业及相关产业链为主的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技能。这里,要特别重视发挥农户中已涌现出来的致富带头人的言传身教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与全乡干部和群众一起,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认真研究全乡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这是推动全乡脱贫致富相当重要的问题。要结合珠兰乡山区的实际和不同村庄的具体情况,采取以农民为主体之一村一策、一村一特、村村联合互动、公司加农户和县乡政府做好服务等办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民快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检验珠兰乡脱贫致富的标准和内容,需要根据中央的精神和结合当地的实际,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由县乡领导最后确定并得到广大农民的赞同。但无论怎样定,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最基本的标准。就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从当前珠兰乡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把农业的产业链做长、做强、做大,我认为当前重要的是,应努力研究和切实抓好的工作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以脐橙为主的产业链,包括种植不仅要上规模,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使其上品位和档次,这里涉及科学种植、管理、仓储、加工、盆景、生物酶提取、包装、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努力打造 “红土娃”脐橙的绿色、环保金奖品牌,同时要认真帮助农民编织和营造直销网络,做长、做大、做优、做强脐橙果业链条;(2)以药材为主的产业链,包括中药材GAP基地的高标准、万亩药材种植的引导、药材的加工与深加工、市场拓展与营销、与中国药材集团的紧密合作、福建海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珠兰药材加工厂的建立、公司加农户模式的完善与发展等,努力打造成我国重要的道地药材基地和中药材著名品牌研发加工地;(3)以烤烟为主的产业链,包括烤烟的种植技术改进、烤烟加工技术提升、烤房的建造和使用、烤烟市场的开拓与服务等;(4)以生物酶提取为主的产业链,包括与生物科技园区的协调与发展、生物酶健康机生产厂和生物酶提取厂的建立、生物酶原材料的长期供给基地建设、相关生物工程项目的引进、技术工人的超前培训与提高、市场的开拓与营销网络的编织、带动农户相关产业的发展等;(5)以“三沼”工程和太阳能为主的产业链,包括“三沼”生产基地建设和商品化市场化推进、“三沼”服务体系的建立、公司加农户养猪模式的推行、优良猪种的引进与培育、疾病控制与防疫、沼气和太阳能的使用与对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沼气这场关系农村能源伟大革命的研究与实践、沼气池新技术的推广和灶具技术的改进、特大型沼气池群的建设和应用、学校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和实践等,进而开拓和发展适应农村需要的饲养和各种类型的沼气池建设与灶具生产,以及适应山区农村的太阳能技术与生产应用之综合产业链;(6)以“红土娃”矿泉水为主的产业链,包括“红土娃”矿泉水厂的建立与生产、“红土娃”矿泉水品牌的打造、“红土娃”矿泉水系列产品的开发等之产业链;(7)以种植竹子为主的产业链,包括竹荪种植基地的建立、竹荪加工企业的建立与品牌打造、公司加农户式的种植和加工与市场开拓、各种竹子的种植和管理与市场开发、各种竹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竹子加工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模式的创新发展;(8)以有机肥料、有机农药和良种为主的现代农业,主要是引导农民进行农田改良,加快推进和使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大棚种植的科学技术推进,大幅度地提升农产品的绿色品质,等等。当然,我们还正在发动和依靠大家,群策群力地去研究和提出更多、更加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和主力军,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真正受益者。在做上面各个方面工作的同时,要把推动乡政府和农民,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始终放在首位,并贯穿于各个方面工作的全过程。粮食就是政治,粮食安全说到底是耕地安全。这就是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也决不应该是调整和减少粮食生产,恰恰相反,是要在抓上述工作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去占用耕田,而且要对农田实行更好更严格的保护,确保和不断增加(至少不允许减少)粮食的种植面积,确保和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产量与品质。这一点,在推进珠兰乡农村教育改革工作的全过程中,是务必要高度重视和不允许走样的。

  我认为,上述所有这些,都是符合中央要求也是适应当地实际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做长农业的产业链条,是引领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渠道,也是示范学校特别是职业高中和成人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并创造性地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县乡政府应该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把主要精力用在引导和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上,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这样,农民脱贫致富才可能走上科学、健康和持续的发展道路。这是示范学校所有教学和工作,必须要服从、服务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内容。

  五、未来的梦想

  我这里不是在杞人忧天。梦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长涌不息的源泉。古人“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梦想,今日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今天的梦想可能就是百年后的现实。当今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之快,令人惊叹!但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和进步到什么程度,也不管取得了何等重大的成绩,人们始终都离不开农业,是农民养活着整个人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

  我们谁都很难预测准百年以后人类将是会怎样生活,但我可以断言,百年以后谁都要呼吸清新的空气,饮用清洁的水,吃环保和绿色的粮食、蔬菜与水果,而且对这些由农业、农村、农民来滋养和提供的生命之源,谁都离不开、少不了,而且其依赖程度和品质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我总是在想,百年后当人们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了的时候,也就是说像房子、汽车、电器、衣物等等都是足以够用的时候,人们为了更加健康、幸福、长寿和放心而快乐地生活,每一个人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天然而绿色的食品和生态的环境的要求,比现在不知要强烈多少。到那时,生态好的环境和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和天天都需要的东西。因此,那时的经济社会中,其资金、人才、科学技术等必然会大规模向农业、农村、农副产品生产地聚集。届时,这种地方和这些东西,也必定会是人们最向往、最喜爱、最珍贵和最追求的,其价格也必然会是最昂贵的,而从事农业的人们的地位、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必然会是最高的。

  我梦想这些的目的,无非是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中华民族要想在世界大家庭中比他人生活得更好,就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好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并认真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当地经济的一时发展。要想实现这样一个关系子孙后代的重大任务,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善待农民,不断提高他们和他们后代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使他们热爱祖祖辈辈生活的这块土地,立足并有本领好好保护与改善现在的农业生产和生存环境,全力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些“净土”、“净水”、“净空气”,多生产一些绿色、健康的食品,而决不应该是嫌农喜工、嫌乡喜城、弃农从工、弃乡进城,任其耕田被占、水土流失、粮食减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实上,这些作为人类生存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品,在当今早已越出疆界,成为国际间硬实力的一项重要标志,其本身就始终相伴着浓重的政治因素。直白一点讲,粮食就是政治、农村就是政治、农业就是政治、农民就是政治。对这样一个十分重大而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是一个关系国家、关系民族最重大、最基本的政治问题,却又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得十分清楚了的。对于什么是政治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很多人都把它抽象化、空洞化、虚拟化、口号化。毛泽东同志早就形象、具体而深刻地指出:“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对立面的人搞得少少的,这就是政治”。中国大多数人是农民,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关系中国全局之最基本的问题,其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道理都不言而喻。

  从这样一个梦想和高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家宝总理提出的农村教育必须改革,强调的决不仅仅是重视当代农民的教育、提高当代农民的整体素质、改善当代农民的生活问题,而且更是关系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百年、千年、万年大计。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来认识、对待和重视这个问题,更必须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来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实行农村教育改革,锲而不舍地推进这场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伟大教育革命。这是中国农村、直至中国和中华民族未来之希望所在,我们大家都应该自觉地肩负起这个共同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