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公埋没人才何其多

2011年01月14日 14:53   来源:荆楚网   叶启民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说,今年通过清华初审考生中,约1/4学生来自于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覆盖了全国800余个县级行政区域。(《新京报》1月13日)

  咋一听,清华这次招生还真不错,生源竟涵盖了800余个县级行政区域。看来,先前炒的火热的“北约”、“华约”和“同济联盟”三足鼎立的自主招生格局的确开始为人才的选拔发挥作用了。可换个角度一想,不对,自主招生考试只是在用一种不公来代替先前不公。

  不公平表现之一是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少,而城市学生比例比农村学生比例竟多出这么多。我国目前城市化率是46.6%,农村人口少说得有7亿,而农村孩子被选中的比例却只有25%,包括城镇孩子,甚至远远没有25%。湖南师大统计数据也证实,在2010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农村学生不足10%。这个不公平的结果便是城市孩子上大学、上名牌大学的机会明显大于农村孩子。如此一算,我们发现所谓的公平的自主招生竟然把天平倾向了城市学生,依旧显得是那么不公平。这将最终导致所谓人才都是城市自产自销,农村的人才潜力却得不到合理开发,显然是违背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

  另一不公平则表现在地域分布上。我国共有2800多个县,而清华自主招生考生来源唯一的25%却只涵盖800余个。虽然不知道这800余个如何分布,但可想而知,只涵盖35%左右的县,地域分布不均浅显可见。按照推理,这800多个县很大部分也会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这对中西部以及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又是多么不公平。

  有些人或许会说,城市里的孩子多才多艺,见多识广,给他们多分点名额是应当的。这是自欺欺人说法。城市里的孩子相对来说多才多艺没错,他们见多识广也没错,但这是什么造成?这是因为人为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农村以及贫困地区的学生是因为没有条件上培训班、外出旅游而导致才艺不多、见识不广,他们的智力和潜力丝毫不比城市学生低。反之,他们的耐力、毅力却比很多城市学生强。放弃这么一批优秀的人才不去挖掘,而把目光局限在城市学生中,还沾沾自喜招到的学生都是多才多艺、见多识广的好学生,这种无知不知何时才能醒悟。

  有些人还会说,题目都是一样的,谁叫“乡巴佬”们答不出来。这又是典型的短视。在高考以及自主招生考试中,高成本让农村孩子望而却步,而且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也成了农村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的“绊脚石”。例如,2010的高校自主招生中,“偷菜”、“网瘾”等年度热门话题都进入了试题,农村考生有些连网络都是没有机会接触,如何回答这些时髦的题目。

  百年大计在于教育,国家发展在于人才。正因如此,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才不断被中央提上议程。假使教育的改革只以精英的眼光去审视,把改革的目光局限于城市,把受益的对象定位于城市,那8亿多的农民及其子女便不能得到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人才将被埋没于考试制度中,大批先天聪颖的农村孩子将失去上学的机会。这与我们改革的初衷肯定是不相符的。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