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各国都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应当从加强科技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加速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科技管理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自主创新就无法进行。而优化创新环境,则需要加强科技管理。加强科技管理,主要指在稳定和落实现有技术市场财政税收优惠扶植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激励科技自主创新、体现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原则的政策与制度,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首先应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我国已经出台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加强科技管理提供了保障。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地方性技术市场法规、政策,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形成健全的科技政策体系。其次应加快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是开展高水平研究、推广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不仅关系科研院所自身的发展,而且与整个社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密切相关,加快推进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应推进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评审制度改革。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正确界定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研究规律和科技工作特点的科技经费管理机制,健全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评审评估制度,完善成果评审制度,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加大科技投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保障。首先,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政府应按照科技进步法的要求保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制定并实施相关财税扶持政策,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其次,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金融参与科技投入的新机制,充分发挥银行、风险投资的作用,引导金融资金、风险资金向自主创新方面流动,从而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再次,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将民间的闲散资金组织动员起来投向科技发展,可以成为加大科技投入的新思路。比如,可以通过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科技领域、鼓励各级政府购买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产品,畅通科技企业技术产品的市场路径,降低市场销售风险,提高企业收益率,进而刺激更多民间资金流向风险大、收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人才培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是创新的源泉,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以加快人才培养为基础。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人才培养机构建设,搭建优质的人才平台,提高我国的研发和创新水平。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杰出人才进行奖励,优化人才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增强优秀人才对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受社会尊重的荣誉感,激励他们勇攀科技事业高峰。积极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机制,建立产业化基地,通过项目实施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
加速产学研结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手段。首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满足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外部市场需求。借助外部科研力量,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就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改革和发展中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科研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产业发展中选择研究方向、验证研发成果的需求日益强烈。大学和科研机构拥有大量科研成果,但在资金、设备等方面往往不具备成果转化的条件,迫切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因此,产学研的相互需求是加速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其次,搭建创新平台是加速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搭建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和共享共用的创新平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再次,以市场为导向是加速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企业作为技术创新需求、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协商利益分配,从而促进产学研各方在战略层面上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