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大气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是形成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依靠自主创新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这些年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干细胞研究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性能计算机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又如,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为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高速轨道交通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和装备;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提供了有效支撑。再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就和进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和差距。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主要阻碍。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一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新的制高点。为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大气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今后和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广大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广大企业必须切实树立自主创新主体意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企业要在逐年增加技术研发资金、加快关键设备更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自主创新投资。其次,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激励机制,以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具体措施包括创新收益分成、股权激励、职务晋升等。再次,建立常态的学习机制,保持企业可持续的自主创新优势。具体措施有讲座、学术会议、企业内训、学历教育等。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技术合作、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积极创新企业对外合作方式,吸纳各类高素质科技人才,广泛而多渠道地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最新成果。
值得强调的是,企业自主创新并不是仅仅寄希望于大企业,要特别注意发挥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开展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原始创新的重任。从当今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来看,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异军突起,而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精准洞悉这些变化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夯实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自主创新,促进持续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工作,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强大人才支持。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人才,加强全球范围拔尖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培养造就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积极营造诚信、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鼓励探索,保护知识产权,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坚持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积极营造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认真听取科技专家意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注重推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重视可能发生革命性变革的科技方向,重视交叉综合性科技领域和新兴前沿方向的前瞻布局,积极推动主流学科走到世界前列、重要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加快实现前沿跟踪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历史性转变。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