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全省上下和广大援建者正在全力打好恢复重建攻坚决胜之战,着力增强灾区持续发展能力。
灾后恢复重建两年来,质监部门在抓好自身恢复重建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把好重建物资质量关,采取多项措施扶持灾区企业、促进灾区经济发展……“在灾后恢复重建进入攻坚决胜之战,质监人的任务更重,责任大,但我们有信心,打赢每一场质量保卫战。”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说。
灾后恢复重建
关注民生质量
家电质量是否过关?家电售后服务是否也能进村下乡?针对这些灾区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4月29日,省质监局、商务厅、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家电下乡产品质量服务农村行活动在绵竹启动。上千灾区群众来到活动现场,咨询家电下乡产品购买、使用和售后服务问题。
质监部门主动把家电产品执法打假、质检服务送进乡村,送到灾区农民群众家中,督促企业提高和完善售后服务质量的做法,受到灾区群众的赞赏。“我们还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依法取缔非法生产窝点,依法查处中标生产企业违法行为,保证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安全。”省质监局稽查总队总队长赵宏伟说。
一支精良的质量技术检测检验队伍,为建材质量安全筑起了一道最好的防线。质监部门先后为6个重灾市(州)的质检技术机构采购配置了1037台套设备,在绵阳、德阳绵竹和什邡、广元青川、雅安汉源、阿坝汶川等灾区新建了6个精品建材实验室。实验室能对建筑用砖、钢材、水泥以及混凝土进行安全指标的检验检测,两年来,在确保建材质量安全、服务灾后恢复重建、促进灾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钢材、水泥、电线电缆等7类主要建材产品进行专项整治;对全省水泥、钢材、电线电缆、建筑外窗、砖等3268家建材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实行动态监管;对全省8类1500多家主要建材生产企业实行《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在绵阳、德阳、阿坝、雅安、广元、成都等6个市(州)开展清新居室灾区行行动,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小学、中学、医院、民居等建筑物室内装修后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质监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对民生的关怀。
为积极帮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质监部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对涉及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生产许可、实验室资质认定、企业代码办理、标准查阅、应急标准制(修)订及企业标准备案等,简化受理和办理程序,优先及时办理,对无法开展复查换证核查的许可证明延期使用。
质监部门还积极帮助灾区优质产品生产企业争创名牌。在4月举行的第九届四川名牌颁奖大会上,成都、绵阳、德阳、广元、雅安、阿坝6个灾区共创名牌549个,新增名牌209个,首评服务名牌16个。同时,质监部门把灾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支持灾区恢复生产、重建美好新家园的新举措,都江堰厚朴、苍溪雪梨、彭州大蒜、中江丹参等9个来自灾区的特色农产品相继获得保护,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把重树信心、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质量提升
质量安全监管驶入“快车道”
灾后恢复重建,如何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今年以来,省质监局以“规定动作”抓落实、“自选动作”抓创新,扎扎实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
“提升三种水平,重点开展八项活动、五项整治、八项建设,着力解决三方面突出问题”成为质监部门今年的重头工作。一是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通过开展质量振兴、质量调研、质量分析、名牌培育、质量奖励、产品质量示范、产品质量社会监督和质量诚信建设八项活动,纵深推进“质量兴川”战略,服务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解决全省质量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二是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全力开展食品、建材产品、特种设备、生产许可产品和涉农产品五项重点整治,严格把关,守好厂门,提升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着力解决全省产品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提升基础保障的水平,通过开展计量基础、标准化体系、认证认可体系、质检技术机构规划、质监信息化体系、基层能力达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以及政风行风八项建设,进一步强基固本,提升质量基础保障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全省质监系统基础薄弱和发展不足的问题。
目前,第十届四川名牌争创工作、第十一届西博会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地震灾区强制性产品认证市场核查等43项活动正在逐一开展。
多方合作
有力有效推动全省质量振兴
要提升质量监管水平,促进质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深化与相关厅局、市(州)政府的合作交流。省质监局于2008年建立健全了与市(州)政府、厅局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机制,积极开展与市(州)政府、厅局的沟通、磋商与合作,截至目前,省质监局已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4个厅局,泸州、甘孜、南充等15个市(州)政府签署了局厅、局市(州)合作备忘录。同时还在继续与有合作意向的厅局、市(州)政府协调签订合作备忘录相关事宜。《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使局市(州)合作呈现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局市(州)合作初见成效。
《合作备忘录》签署以来,南充、达州、内江、宜宾、阿坝、泸州等质监局思路清晰,工作主动,汇报及时,措施有力,落实备忘录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党委、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资阳质监局推动市政府建立完善了由分管副市长召集、市政府副秘书长和相关部门参加的质量例会制度,集体研究质量状况;自贡质监局争取到市政府把国家盐化工产品质检中心列入全市重大项目,并对工程进度和计划投资等进行单项目标考核督办的政策支持;凉山州于2009年9月18日召开了全州贯彻局州合作备忘录工作会议,副州长许正模就如何贯彻落实合作备忘录进行深入动员和具体部署,并与各县市政府分管副县长签订了落实局州合作备忘录工作目标责任书,有效增强了各县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合作备忘录的内在积极性。
《合作备忘录》签署以来,各级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有力有效地推进了质监部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2009年,凉山高分通过优质附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制定发布“美姑黑山羊”等地方标准11项,创建四川名牌7个;资阳新创四川省名牌19个,1家企业荣获省政府质量管理奖,1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四川省零部件检测中心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资阳市政府将该中心列入资阳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写入了201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内江制定了《全面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主体工作意见》,被市政府批转下发,从政策制度层面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划分;泸州新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推广借鉴CNG气瓶电子标签监管经验,于2009年11月对全市10万余只工业和液化石油气瓶粘贴电子标签,实施封闭运行;雅安成功创建边销茶降氟综合管理示范区,制定并发布了《边销茶茶树种植技术规范》、《边销茶茶树施用农药规范》等6个区域性地方标准,形成了从种植到产品的系列规范管理标准;眉山新创四川名牌17个,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制定并实施服务标准13个,指导25家企业取得ISO9001T和ISO14000体系认证,大力开展对标、核证、基线、技术咨询等低碳领域的创新工作,推动眉山市政府成功争创全国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城市;甘孜州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全州设有县级质监机构的县均开展了质量兴县活动,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制定发布地方标准4个。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