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食品安全无法检测,不能还是不为?

2011年11月14日 09:2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新闻背景: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12日在北京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在国外的检测合格率也在90%以上,整体水平持续稳定提高。(11月13日中新网)

 

 

武汉晚报:食品安全合格率超90%难言放心满意

    有人在微博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吃了一百口没毒的,一口有毒的就把命给丢了。”其实,食品安全也讲“短板效应”,其安全性不是决定于90%的部分,而是取决于10%的部分。换言之,没达到100%的合格率,那么抽检合格率再高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红网:面对近10%的食品不合格率,该怎么办?

    面对近10%的不合格率。一是要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再出现像牛奶生乳标准降低、能致病的“思念”水饺竟然符合新标准的事情;二是要完善法律制度、监管手段、检测技术等,提升食品产业的生产规范和安全标准;三,最重要的是在现有标准下,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面对不安全食品和监管乏力、甚至是利用权力寻租的现象,应该实行零容忍,没有什么是比因监管不到位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而更难以让人原谅的了。

西安晚报:安全食品是生产出来的?

    质检部门官员口中“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在公众看来难免会有推卸职责的嫌疑。事实上,如果没有“食品安全依靠监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安全的食品是监管出来的”信念,那么90%以上的食品安全合格率就是一桶清亮的地沟油:虽然样样指标都合格,但是后果谁喝谁知道。

齐鲁晚报:“合格”食品未必确保安全

    食品安全监督抽查,本是一项技术活。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不仅仅取决于检测设备和技术等硬件条件,很多时候还取决于所谓的“国情论”,也即蒲长城所说的“产业发展的现状”等意识层次。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前不久出台的“乳制品行业国家标准”。因为被利益集团所绑架,此标准甫一出台,即被舆论批评为“一夜倒退25年”。而刚刚出台的速食食品新国标,也被指“标准降低”。

广州日报:安全的食品就是“管”出来的

    假如诸多食品安全的生产标准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先天性不足”,那么,食品安全合格的底线就低,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显然会因此而高涨,道理不言自明。所以,必须反躬审视我们的食品安全标准是高还是低,如果是建立在低标准上的高合格率,那么即便这个数字再高,也让人心存不安。

 

    CE编后语:

 

    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由于中国的检测标准比较宽松,技术限制,一些指标无法检测。这个借口是不是太给中国的技术实力丢脸了?相关部门的无法检测究竟是“不能”还是“不为”?
    
    中国已经步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食品检测也应该随之国际化。如果相关部门能多点责任感,不再把责任全部推到“技术”头上,不再追求表面喜气洋洋的高合格率,果断曝光所有危害公众健康的产品,才是对百姓的最大慰藉。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