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耻感”的同时还丢掉了什么

2009年11月09日 09:24   来源:千龙网   张天蔚
    据《成都商报》报道,西安某美发连锁店召集各店经理召开“兑现承诺”大会,会上,公司董事长因辖下分店未完成营业额指标而“兑现承诺”,自扇40耳光。报道中称,该董事长一边全力自扇耳光,一边自我诅咒:我要打死我自己,我不是人。40个耳光扇罢,该董事长脸上血迹斑斑。除此之外,该董事长夫人也通过录像展示自扇耳光的自我处罚,以示“兑现承诺”的决心。

    在董事长以身作则的感召之下,该美发连锁店的各种自我处罚方式花样百出,如狂做俯卧撑、女经理跪在店门前假扮乞丐自我羞辱等等。据称有年轻店员在“兑现承诺”录像片中看到自己接受惩罚的形象后感慨,觉得“有些难以相信那就是自己,简直丢尽了面子”。

    其实,让每个人习惯“丢尽了面子”,进而放弃对“面子”的执著,正是此类自我惩罚手段的本来目的。在某种“励志”理论的逻辑中,面子、自尊往往是阻碍个体忘我投入残酷竞争的“心障”。而一旦冲破这一心障,个体便会因摆脱束缚而获得全力投入竞争的心理优势。近年来主要由日本传入,一度风行一时的“魔鬼训练”,在中国媒体上曾经被奉为激励斗志以适应高度竞争的圭臬。一时间,在闹市区结队呼喊“我最棒”,或在地铁人潮中大呼“我要成功”,成了前所未闻的城市新景观。有媒体采访经历过此等“训练”的人士,均称有过这样的经历之后,可以有更无所羁绊的心态面对竞争。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媒体往往把类似训练渲染为通向人生成功之路,甚至可能举出美国、日本某些著名企业家接受此类训练而攀上人生巅峰的实例,但在我们身边,真正投身此类训练的往往仅限于某些特定的群体,如保险推销员、房地产经纪人和包括美发师在内的服务人员、传销人员等等。这些特定群体所面对的共同困境是,他们普遍身处看似体面实则卑微的社会“准底层”,为了谋生,他们不得不每天与那些来去匆匆,甚至视他们为无物、为骚扰的陌生人打交道。对他们而言,如何在屡受冷落之后,还能保持平衡的心态面对明天的生活,可能已经成为生活中最为困扰的难题。而以“丢掉面子”为主要目的的魔鬼训练,可能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蹊径。

    在上述美发连锁店中,董事长和夫人的自扇耳光,不过是一种更极端的“励志”形式——董事长都可以被羞辱,而且是自我羞辱,其他人的面子和自尊,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只要这种放弃是为了那个神圣的目标——完成营业额指标。完全可以设想,经此一番“励志”之后,该美发店的营业额指标完全可能实现,哪怕实现的手段可能无所不用其极。

    面对激烈竞争,以消灭“耻感”的方式获得心理上的轻装上阵,固然可以帮助某些个体在竞争中胜出,但就社会整体而言,却潜伏着极大的危机。对于现代社会,法律之外,道德往往成为规范个体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有效约束。西方社会中,宗教对个体的约束,往往成为道德的基础。缺乏宗教约束的东方社会中,主要以“耻感”、“面子”维系的伦理关系,在相当程度上构成社会的道德基础,丢人、丢脸,往往成为约束个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无形律令。因此,以克服“耻感”、“面子”为主要目的的魔鬼训练,其本来目的或许并不在于解除受训者的道德约束,但受训者在丢弃“面子”的同时放弃道德意义上的自我约束,却一定是必然的副作用。

    经过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若干年狂奔,中国社会已经开始对带有强烈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的竞争理论有所反思,相应地,那些对人进行功利化、工具化的魔鬼训练,也不再那么受人追捧,出现在西安的事件,可以视为带有滑稽色彩的特例。近年来,从传统文化中开掘新的文化资源,渐成社会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的潮流。但对于已经走出传统熟人社会,且必然以契约关系、竞争关系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人际关系中,如何建立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同时塑造与这种新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现实相适应的健全人格,是每个人共同面对的课题。可以肯定的是,摆脱耻感和自尊的约束,以期在道德上轻装上阵的思路,却是注定没有前途的。(张天蔚)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