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全国6万考生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7所高校合作进行的自主招生考试。(2月20日《北京晨报》)
因为这7所大学是清华大学领头,所以被人称为“华约”。跟“华约”鲜明对垒的是“北约”,由北京大学领头,也包括7所知名高校。“华约”、“北约”之外,还有由北京理工大学等8所知名学府结成的“卓越联盟”。每一个联盟都有共同的基础: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
已经考过的“华约”试题,的确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比如说测试结束之后,考生拿到手里的将仅仅是几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而是一份详实的成绩报告单。在这份报告单中,考生将得到关于自己成绩、强项、弱项等各方面的全面分析,很像是一家正规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试题也比较有时代特色,最雷人的官话“跟政府作对就是恶”就被当做试题提供给了学生辩证分析。
所有的实验最终指向都是高考。高考改革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只是这种改革的涉及面太宽,影响也太深远,没人敢、也没人能承担改革冒进导致失败的历史责任。先放出几所高校来进行搏杀和探路,等到时机成熟,很有可能就是高考全国性的变化。包括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南方科大事件,一直到现在的三大高校联盟出现,我们发现高校自主办学成为了高考甚至教育改革的方向。
把招生权力下放,随之而来的新鲜东西会是人才标准和考生个性的一定释放。这个思路,似乎已经让我们见到了高考改革的曙光。但是,这样的做法也有它显而易见的不足,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意识无意识地把农村考生排挤成了看客。这样的考试,很多都是在一二线的大城市举行,试题又是所谓的“需要课本之外”的素质,这种不公对农村生源的考生是一种隐形的伤害。
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要想撬动高考这头“上古神兽”,还需要更加均衡完善的自主招生政策。
(责任编辑:张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