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三公消费压缩57亿,该赞扬还是批评?

2010年12月31日 07:18   来源:荆楚网   张本强

  记者从中央纪委获悉,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项经费的财政预算,在2009年缩减158。06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压缩57。51亿元。(中国青年报12月29日报道)

  以亿元为计算单位,又是高达57亿元的压缩开支,令人惊叹!仅压缩掉的部分就如此之巨,那么2010年“三公消费”到底是多少?这一数字偏偏没有披露。从统计部门公开压缩开支的姿态来看,是对压缩开支唱的赞歌,既然不避讳“三公消费”这一敏感话题,为何不干脆摆出来说说清楚,更有利于解开公众疑问。这一呼声得不到答复,更增加了公众的好奇心。

  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三公消费”达6000亿元,仅官员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10年出版的《瞭望》杂志报道,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有统计表明,从1978年到2003年,25年间行政成本增长了87倍,远远超过GDP增幅。2009年“三公消费”缩减了158亿元,2010年缩减了57亿元,与高达接近万亿的行政开支相比,区区百万的压缩实在不值一提!

  在“三公消费”中,公款出国成为支出的重头戏。不能否认,出国考察是经验积累和成长的有效手段,改革开放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借鉴吸收,为我所用,拿来主义可以缩短研发和摸索的时间,明显提高发展速度。在浩浩荡荡的出国大军中,考察者住进了一流的酒店,品尝了西方美味,甚至开了“洋荤”,打着考察的名义,潇洒走世界。更甚至处在最基层的乡镇党委也搭上了思想“开放”潮流这班车,双脚离开了黄土地,揣上农民的血汗钱,也去光荣的“西游”取经了。几乎所有的考察,都以一份洋洋洒洒的考察报告完美终结,而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毫无裨益!

  对压缩行政开支的明智之举,应予以掌声,甚至要送上一束廉价的鲜花。透过压缩之举,也说明了若干若隐若现的问题:一者,既然行政开支完全可以压缩,它不是用来救命,也不用来补贴民生,那么压缩就应大刀阔斧,相对于高达万亿的行政开支,压缩几十亿元无异于九牛一毛,每年压缩的开支远远低于开支增涨的速度。到头来,开支压缩了,但年开支总额仍稳中有升,在这样的语境下,压缩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二者,中央三令五申,严禁以各种名义,借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为何各级各地出国考察之风却愈演愈烈?各级各地出国考察者大多为各地的主要领导,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高额的出国费用能够在政府“一把手”一支笔签字报销的模式下仍能招摇过市兑现为流水般的财政支出了。

  急剧攀升的行政成本透支了国民财富,导致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诸多欠账,严重拖累公共福利,抬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成本。归根结底,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导致了公款出国轻飘飘的落地开花,加大对出国考察需求的理性审查,加强考察后对当地经济及行政效力提升的监督及问责,避免官员“西游”却难得正果,扼制公款出国的随意性,从而降低公款消费。

  压缩“三公消费”需要最大的诚意和最严厉的制度约束,而绝不能变成挤牙膏,量小效微。要压缩就真抓实干,否则,就不要拿着一点零头作噱头来挑战公众的忍耐度。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