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张薄薄的捕捞证

2010年12月07日 08:12   来源:广州日报   张玉胜

  8月31日,渔船“辽东运2033”第一次正式出海,再没回来。船上至少有8人,近100天过去了,家属们报案“处处碰壁”。对于这条无捕捞证、未年检、船籍未过户的船只,没有相关部门认为调查事故属自己职责范围(12月6日《新京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著名诗人余光中一首《乡愁》,道出了思念之情。如今,对于渔船“辽东运2033”上的渔民的家属们来说,“乡愁是一张薄薄的捕捞证,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对于海边村民来说,上船干活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尽管不断有人葬身海底。也许,渔船“辽东运2033”的一去不返只是一起普通事件,但由于相关部门对其家属的报案置之不理,使得此案成为备受关注、令人痛心又值得反思的公共事件。

  官方“拒绝调查”的理由很直白:“查无此船”、“搜救已无意义”。也就是说,“辽东运2033”是无捕捞证、未年检、船籍未过户的“黑船”,无从查起;其家属报案时已和渔船失去联系快一个月,海事部门无法展开搜救。言下之意,“8·31”事件完全是自作自受的咎由自取,与海事部门的监管不力和无所作为没有任何关系。海事部门的冷漠对于饱受失去亲人之痛的家属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

  人们不禁要问,撇开“黑船”身份不讲,船上的8名渔民难道不是我国的“合法”公民?他们的生命不应当得到尊重和救援?他们的家属不应当得到同情和安抚吗?据报道,2009年辽宁庄河一个县级市“三无”捕捞船就有近400条,存在这么多“黑船”,相关部门一句“人手不够”、“也有管不过来的时候”就企图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未免太过牵强。同时,以“三无”为由,拒绝对“8·31”事件展开调查,也太不近人情。

  对“三无”船只实施教育乃至处罚是必要的,但以“不予搜救”来惩罚就太过分了。推而广之,对违规的矿难是不是也可以见死不救?诚然,当事人报案时已失去了搜救的最佳时机,但好言相劝,或者抱着“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的态度尽力搜寻,即便是毫无结果,也是对其家属的安慰。

  痛定思痛,亡羊补牢。“8·31”事件对违规作业的渔民是一次血的教训,更敲响了渔业管理的警钟。借此反思我们的监管制度,有助于遏制渔业管理乱象,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