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领导何事忠、陈雅棠、谭栖伟,与即将飞赴深圳和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代表共迎中秋,并与他们合影留念。(2010年9月22日《重庆日报》)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亟待在节日期间得到温情。正因如此,报道称,“我和爸妈过中秋”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政府驻广东办、重庆广东商会、巨成集团主办,组织了全市61名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免费坐飞机,到深圳与父母团聚,共度中秋佳节。6名女交巡警还将作为志愿者全程照顾。
一想到这些孩子就要和自己亲人团团圆圆,共度中秋佳节,我的心情也感到特别的兴奋,心中的感慨像潮涌般涌出。
最让我感动和感慨的是,在《让我们荡起双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薄熙来走到孩子们中间,俯身逐一询问,亲切地与孩子们交谈。他说,小朋友们才十来岁,但一眨眼就长大了,就会走上工作岗位。你们是全市200多万留守儿童的代表,我们希望全市留守儿童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都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长大后建设咱们家乡,报效祖国。深圳是邓小平爷爷决定设立的第一个特区,到了那里,要好好看看,多拍一些照片,回来再写一篇小作文,那将是一段美好的人生记忆。
我们常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少年有志,国家有望。少年儿童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所以,一个文明进步的现代社会,必定把素质教育置于最高的价值地位。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在人才,未来的发展靠教育。中国未来是孩子们的,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人生历程与祖国新世纪的前进脚步紧紧相伴,将见证中华民族的崛起,迎接东方巨龙的腾飞。
正因如此,我感到,薄熙来给留守儿童代表布置的这堂作业,让人叫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从1980年国家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速度”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习惯用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深圳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创下了物价改革、企业产权转让、住房制度改革等众多个“中国第一”。
深圳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充分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充分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所以,让孩子们在与父母团聚的同时,亲身感受深圳特区的发展变化,体验改革开放的浓郁氛围,并把这些感想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用这种特有的教育资源感染、教育、引领青少年,陶冶他们情操、升华他们精神、坚定他们信念,这是在课堂上根本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确实是一个创新之举,更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因此,我认为,党的各级干部都应从薄熙来给留守儿童代表布置的作业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站在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历史高度,以深邃的战略眼光,热忱关心、倾心爱护下一代的学习、品德,体魄,心态,让每个少年儿童都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此,我们事业才能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