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城市发展的轨迹

2010年09月22日 10:21   来源:东方网   朱亚夫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我已经8次进园,在340多个展馆中,我已游览了一大半,就单个展馆而言,我看得最多的是“城市足迹馆”,先后看了三次,这不仅是因为“城市足迹馆”是世博会中“最值钱的展馆”,更因为它是世博会中“最好看的展馆”,能顺着“城市足迹”寻觅到城市发展的轨迹。

  作为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城市足迹馆”,总展出面积达2.1万平方米,三层展馆浓缩了上下五千年的人类城市发展史,分为四大展厅,其中“理想幻城”为序厅,“城市起源”、“城市发展”和“城市智慧”为三个主展厅,分别表现早期城市文明的出现、人类如何走向成熟以及全球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和人类是如何探索并继续前进的,反映“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演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可以说,这是一曲震撼人心的城市发展的交响乐,是一幅宏伟壮丽的城市演变的历史长卷。

  徜佯在“城市足迹馆”,寻觅城市发展的轨迹,我感到它有三大特色。

  一是国宝文物众多,犹如满天星斗,遍布全馆。承办“城市足迹馆”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对笔者说:文物清晰地展现了人类城市文明的印记,对于城市足迹馆演绎世博主题可谓锦上添花。因此他们十分注重文物的权威性和珍稀性,现有展品几乎是上海博物馆全体出动1年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借来的,当然也包括国内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共借用文物达300多件,其中外国文物200余件,许多是镇馆之宝,90%首次来到上海,对酷爱文物的人来说,简直是“老鼠掉进米缸里”,可一饱眼福。如从欧洲多个博物馆借出的文物还原了著名的“特洛伊战役”,意大利博物馆的达?芬奇手稿,清晰地反映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画坛巨匠对城市建设的思考,两件2000多年前古巴比伦的伊士塔尔门的釉面砖建筑浮雕,价值连城,也是首次离开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中国的国宝级的文物更是不计胜数,如在一楼序厅中展出的、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十件唐代文物,5件是经卷,5件是雕塑,都是第一次走出敦煌展出,堪称国宝中的“无价之宝”。其中包括《张君义瞕告》在内的5件唐代经卷甚至连研究院院长都舍不得打开来看。还有令人惊艳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戴金面具青铜人头像,战国时期的曾侯乙铜鉴缶等,鉴缶还被称作城市最早的“冰箱”,让人不禁惊叹“低碳”技术,我国古已有之。

  二是展馆演绎东西交融,相互辉映。“城市足迹馆”以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从东、西方两个方面,点面结合,对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演绎,因此内容精彩纷呈,令人美不胜收。我们看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与中国的长江、黄河文明齐头并进,中式城门与2000年前古巴比伦的伊什塔尔城门相邻而立,以及古埃及、印度、雅典、玛雅等辉煌一时的古城与《清明上河图》《故苏繁华图》中中国古代都市生活相互辉映等等,以生动的资料,告诉游客:大约5000年前,在地球的两端,几乎同时出现了城市。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这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中国《吴越春秋》讲“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国》,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等等,无不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点滴历史轨迹。这样布展可谓匠心独具,立体感强,让人看后印象深刻。

  三是展馆本身就是历史印记,旧瓶装新酒。“城市足迹馆”是利用江南造船厂老厂房原装焊车间改建而成的,装焊车间楼高20多米,他们分隔为三层,配上自动电梯,一座“现代化”的展览馆就这样诞生了,其展览面积甚至超过雄伟的上海博物馆。“城市足迹馆”注意留存历史印记,这本身也是对城市文明足迹的一种探寻,已成为展馆中的一道独特风景。陈燮君说得好:“让博物馆的角色从记录者和展现者走向参与者和推动者。博物馆绝不仅仅为今天的城市记录过去,也为未来的城市留存今天。把城市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和文化塑造中,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深刻而独特的精神资源。”城市足迹馆中展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三朝帝都”的古城形象,这是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和伊斯坦布尔的演变来展现的。我曾经到过伊斯坦布尔,对此深有感触。

  走出“城市足迹馆”,回头仰望这座将永久保存在黄浦江畔的展览馆,想起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现代艺术馆,这座现蜚声全球的艺术馆原来是由一个旧发电厂改造而成的,这应该是体现了人类为应对由工业“双刃剑”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城市规划与旧城改造中表现出的一种创意智慧。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怎样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足迹馆”留给我们几多思考,几多启迪……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