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一本教科书,蛀虫知多少

2010年09月03日 08: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惠铭生

  “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在我国的教育界和出版界,教科书在开学前发到每个孩子手中是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安徽阜阳、宿州、蚌埠、滁州、淮南等5个地市的26个县,近一百万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孩子,不仅被换掉了原来使用的英语教材版本,还有一部分孩子根本没有拿到英语书。(《京华时报》9月2日)

  开学前一周,安徽百万学生仓促换教材,为什么呢?对此,有关知情人一语道破“天机”——原来是新的教材发行竞争者排挤了原来的供应商,回扣重新分配导致换教材。

  教材存在暴利,一直以来并不算什么秘密。虽然按国家相关规定,教材零售利润不得超过5%,但零售商利润远远超过这个点。前几年,教材出版业数次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年度排行榜。对此,有人形容:“要发财,印教材”,“印教材就印钞票”。

  “关系也是生产力”,出版方若想获得暴利,就必须依附权力。所以,谁有权,出版方就将教材发行“返点”(回扣)给谁,已是流行多年的惯例和潜规则。当下的教材发行“回扣”“行情”是:出版单位一般会拿出20%利润中的5%~10%,作为有权力决定选用教科书的个人的回扣。一般一个省的教材配送的净利润在7000万~8000万元。据此计算,我们不难发现,教科书发行商每年支付的教材“回扣”堪称天文数字,而且吃过教材这块“唐僧肉”的妖怪也是不知其数。

  安徽5个地市的26个县百万学生在开学前一周仓促换教材,堪称一本权力与垄断勾结的“活教材”,由此可见教材发行市场恶性竞争的汹涌涡漩,以及发行“返点”这个蛋糕的巨大诱惑与威力。

  既然教材发行“返点”是潜规则,不妨先下这样的结论——凡是有教材发行的地方,就会有人(当然是指那些有权力的人)从中收取不少的“返点”。但反观现实,却未见几人被查出,并以商业贿赂罪论处。换句话说,就是有太多的官员一边收取天价教材“返点”,一边却逍遥法外。前段时间,江苏省检察机关挖出了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在江苏115所高校中,查出有109所学校涉案,已有130多起商业贿赂立案。教材腐败之甚,由此可见一斑。

  教材天价回扣暴露了教材价格的虚高,而虚高的价格无疑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对贫困学生及其家庭而言。

  一本教科书,蛀虫知多少?安徽教育主管部门在8月27日批复的文件上,甚至还特意注明“不许公开”。他们怕什么?为什么教材说换就换?这里边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