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清扬
一到教师节前后,很多家长就面临两难:给老师送礼,觉得违背自己原则,不送又怕老师对孩子有看法。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1.7%的人支持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礼物。对此,受访学生家长的支持率是63.5%。(08月31日《中国青年报》)
教师节给老师送礼,已然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由此带给学生家长的不仅是一个沉重的物质负担,更是一个精神和心理层面上的挥不去的永远的伤痛,相信很多为人父母者都曾有过类似的感触。而在此阴影笼罩之下,上述调研结果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笔者的疑问是,即使有幸通过了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教师节送礼之风就能戛然而止吗?
从根源上说,教师节送礼之风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是社会上不正之风和不良习气冲击和影响的结果,是社会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个别范围内的一个缩影。
从本质上说,教师节送礼之风的形成是一种见不得阳光的不光彩交易。这场交易的主体是老师和家长,且二者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私心在作祟。家长希望通过送礼使老师能更多的关照自己的孩子,而老师则通过送礼的多少与轻重来选择对孩子所谓的“照顾”的方式和大小。
这样做的结果,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师者尊严,家长则陷入了一种伤痛的陷阱中,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则一步步助长了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的滋生蔓延,而作为二者共同服务的共同对象的学生从孩提时代起就开始在父母和老师编织的这种“人情世故”之网中熏陶成长。试想,这们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推波助澜可想而知,更遑论建设祖国的未来?
其实,对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真诚关爱,学生发自内心地用手机短信、打电话、发送电子贺卡,包括送上一束鲜花,向师恩表达深情的谢意未尝不可。只是非常不应该的是,把这种师生最珍贵的感情交流变成了一种商业化的交易模式,对于老师,收不到礼物就会感觉不自在,对于家长,则成为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这种表达方式则完全是一种变了味的师生情感交流,也扭曲了教师节设立的本意和初衷,更是对老师本人的一种污辱。
鉴于此,刹住教师节送礼之风,除了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外,还需要从根源上对这种不正之风加以遏制。一方面要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氛围外,更要老师和家长从根本上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自觉从管住自己做起,家长们莫为一时的急功近利的心理而影响孩子的未来,从而能够真正停止送礼。而作为老师,要坚决对送礼说“不”,使其真正回归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诚能如此,师者尊严必将回归,必将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将对社会风气的纯正和净化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