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变味了!它已演化为学生的送礼节、老师的收礼节,每年的教师节成了许多家长和教师关系的‘节骨眼’,成了学生和家长的‘一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树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将“教师节”改为“教育节”,以利于全民更加重视教育。(3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从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开始,“教师节”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这些年,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于教师的看法发生过变化,但每年的“教师节”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对知识渴求以及教育重视的表现。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教师借着教师节收取家长礼物,甚至主动向学生和家长做“送礼”暗示等行为。但教师收礼毕竟是少数,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令人尊敬和钦佩的。如果仅仅因为教师队伍中存在这么一小撮失德的“害虫”,就试图将“教师节”更名,显然有“因噎废食”之嫌。况且,改变这些问题,真正的良药应该是从内部管理制度上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
何况,难道将“教师节”改名成“教育节”后,教师收礼的现象就可以消失?如果不从内部管理上入手整顿乱象,就算改名再具代表性,也难逃“逃避责任”之嫌。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