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江西省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有的还被市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赣州市免受水患侵扰,都得益于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每一场大雨过后,饱受淹泡之苦的城市人都会有很多抱怨和对城市管理者的批评,而羞于认错的城市管理者往往将责任推给老天,强调“五十年不遇”、“一百年不遇”等客观因素。不过,这样的解释毕竟牵强。人所共知,客观原因当然有,但根子还是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上。
一是缺乏远见。客观地讲,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给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带来了不少不确定因素,需要城市管理者具有某种规划超前意识,但这正是城市管理者应负的责任和应有的智慧。城市之所以需要制定长远规划,正在于城市的建设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排水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布局与安排。
二是一些城市管理者过于急功近利和随心所欲。有的城市管理者习惯于将个人意志凌驾于长远规划之上,在城市建设中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将长远的城市建设规划撕扯得七零八落,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打破了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使得排水系统建设永远跟不上地表建设的步伐。这也是城市中常见的“马路破膛”的原因之一。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直到900多年前北宋熙宁年间一个名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福寿沟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不过,每逢雨季,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即便到现在,旧城区的排水流量再增加三四倍都可以应付。正因如此,当后建的赣州新城屡受内涝之灾的时候,赣州“宋城”区域却在暴雨面前岿然不动。
100 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在其《悲惨世界》里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高标准、严要求、长远地造福市民,是西方城市管理者恪守的原则。相比之下,我国众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在暴雨面前却经不起考验,反倒是小小赣州城里的“福寿沟”经受住了“良心”的考验。我想,面对这颗跳动了 900多年的“城市良心”,每一位现代城建设计人员和管理者都应该深深地反思并予以借鉴。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