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奇怪,正晌午头,他怎么在马路上顶着大日头睡着了,再一看他脸色蜡黄……”6日下午2点多,开封市女环卫工张某发现她熟悉的同行孟庆和在街头死亡。孟庆和的工友说,当日,55岁的他从早晨5点一直工作到中午12点30分。
高温之下,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斯人已逝,死者安息。孟庆和不是第一个,每年都有与他从事类似的户外工作的劳动者在烈日中倒下;而他恐怕也不是最后一个,天热难耐,谁又能诘责天公不作美呢?
高温年年有,但与人类无回手之力的地震、海啸、台风等大灾相比,高温之毒,其实只要防护措施得当,也是可以阻止其作威作福的。但是遗憾的是,这样一种困扰那些长年户外劳作者的天灾却始终猖獗不已,深受其害的他们至今既少有立法上的护佑,也缺乏政策措施的垂怜。三年前,福建纺织女工刘运芳在车间被高温“杀害”,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许多地方开始出台政策,发放高温补贴,对特定群体施以人性化关怀。但这种关怀更多的是一种临时性的抚慰,并未从根本上扶起那把倒在地上的为弱势群体遮挡毒辣太阳的“伞”。
孟庆和是因为在户外高温下连续工作近8个小时而猝死,是什么东西可以让他放弃本能的自我保护而坚持如此高强度的劳作呢?是我们一直以来所鼓吹的“冒酷暑战高温”的精神使然,抑或是对所在单位苛刻的奖惩制度的无奈应对之举,我们还不得而知。无论是何种原因,对劳动者进行任何道德绑架,或重效率轻人本的苛刻制度,都足以让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应对高温,发放高温补贴之类的举措固然必要,也能凸显政府或单位的仁爱之心,但这毕竟只是辅助措施,更关键的是避免让劳动者在高温下长时间劳作,因为生命至高无上,任何“订单”、“任务”都不能压倒它。
让每一个普通劳动者能安全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一把本应矗立于社会之上无形的社会道德之伞,矗立于为政者心尖上的执政理念之伞。如果在地震发生之前,我们举起手中的伞,坚固我们的家园和校舍;如果在暴雨来临之前,我们举起手中的伞,夯实我们的堤垸和水库;如果在高温来临之际,我们举起手中的伞,为烈日之下的人们送上丝丝阴凉,那么许多灾祸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却经常遗忘就倒在身边的伞,一次次看着悲剧的发生却无能为力。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