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兼职过多过滥的治理之道

2010年07月01日 08:27   来源:四川日报   朱四倍

  在今年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院士兼职问题成为一个焦点。世界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甚至断言,取消院士到处收费兼职,中国的学术水平将提高一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的调查显示(1321人参加),60.8%的人认为院士不应该兼职,27.9%的人表示不好说,仅11.3%的人认为院士应该兼职。

  (6月29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院士兼职过多过滥现象,调查显示,61.5%的人认为院士兼职过多是“社会盲目崇拜、迷信专家名号所致”,49%的人认为是“一些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争抢院士的结果”。客观地说,在唯名号、唯官衔的风气中,院士兼职有着社会诱因,单一地指责院士并不妥当,但是,只要看看“60.8%的人认为院士不应该兼职”的民意呼吁,就可以得出结论:治理院士兼职过多过滥同样是关乎院士称号纯洁性的一个原则问题。

  在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院长徐匡迪告诫院士们“要珍惜院士荣誉,保持这一称号的纯洁,不要让院士称号变成被滥用的资源。”而院士兼职泛滥就是“院士称号变成被滥用的资源”的最明显例证。我们知道,建立院士制度旨在更好地鼓励科研人员追求科学真理,揭示自然奥秘,推动科技发展,积极地为人类服务。但是,当这一制度发生异化,使其与权力地位、物质利益、名声荣誉、终身制融为一体时,就严重背离了制度的本意和社会的期待。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曾表示,海外的院士受尊重,但没有特权,既不能左右经费的分配,也不能控制学科发展和具有永不退休的特权。笔者以为,应学习海外的院士制度,逐步减少以至削除中国院士享有的特权。为了保持院士这一崇高荣誉,美国力求把最出色的科学家选为院士,为此,甚至有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没有被选为院士。如果我国的院士制度能够像英国皇家学会或美国科学院那样,是荣誉性学术组织或全国性的学术咨询机构,组建目的只是为了组织科学研究,传播先进思想,捍卫正义,弘扬理性,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那么,院士兼职问题恐怕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在笔者看来,治理院士兼职泛滥,首先应做的就是让院士成为真正的学术荣誉称号,回归其本身的意义,才能防止院士成为特权阶层。同时,建立院士退出机制或是当下的理性选择。所谓退出机制,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对发生学术道德缺失问题并经调查核实的院士,应及时撤销院士资格。二是实行考评制度。对当选的院士,进行任期考评,对无任何学术进展考评为不称职的院士,应由院士大会通过取消其院士资格。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普遍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公有性和无私利性,指导着科学家的行为,构成了科学的精神气质。谁要加入科学共同体,谁就必须自觉地遵循这些规范。”因此,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意义是防止兼职过多过滥的前提,而院士退出机制也应成为当下的选择。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