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农村幼儿园该由谁来办

2010年06月25日 07:03   来源:人民日报   袁新文
    农村不仅幼儿园数量少,而且大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保育质量低、安全隐患多、师资严重匮乏、生源流失不断,已影响到农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小三儿,吃萝卜尖儿,拉红屎,冒红烟儿……”这是一所乡村幼儿园的孩子们齐声朗诵的童谣。家长们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很无奈,他们说:房子破旧,没什么玩具,没正规老师,连个正经歌谣都不会教,这样的幼儿园还办个啥劲儿!

    城市孩子入托难,农村学前教育更令人忧虑。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我国农村幼儿的入园率只有约35%;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整体发展迟缓,目前在中西部22个省份,有一半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农村学前班、幼儿园布点稀少,只有极少数离乡镇较近的农村幼儿能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许多分散居住的农村幼儿基本处于“无园可进”的境地。

    农村不仅幼儿园数量少,而且大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保育质量低、安全隐患多、师资严重匮乏、生源流失不断,已影响到农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

    农村学前教育的基础本来就很薄弱,前些年没有取消农业税时,还有固定经费来源,但取消农业税后,学前教育经费并未被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学前教育经费来源,实际上仅靠幼儿园收费和各地视财力情况给予的专项补助。虽然政府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但实际上,农村学前教育主要靠村民自己支撑,基本是“农民掏钱办幼教”。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农民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特别是在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农村学前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但是,让子女享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已成为农民的一种现实需求。

    怎样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愿望?着眼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投入职责,落实投资主体。政府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长远规划,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明确县、乡、村投入职责,使农村幼儿园生存和发展具有坚实保障。应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切实把关乎农民下一代成长的大事办实办好。

(责任编辑:年巍)

延伸阅读
  • ·解决入托难眼光须长远    2010年06月21日
  • ·明确学前教育是政府职责很重要    2010年05月19日
  • ·多管齐下解决入园难    2010年05月04日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2010年05月04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