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个三国的传奇人物,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各类的形象和评价:有理想的人,坚定、有社会关怀、有敬畏之心,他智慧、务实,但也狡诈多疑、凶狠残暴。大概正是如此,人们更想对他的生前生后世进行全面的解剖。
然而曹操不仅在生前留下了许多的未解之谜,连他死后之墓,也成为了考古界的一大谜团。为了还原历史真相,考古和史学界对曹操的生前生后存在颇多的争议,如何解开其中的奥妙?“曹操之墓”成为影响最大的探测之地。曹操高陵在6月12日得到恢复挖掘的允许,如今社会上关于“曹操”的声浪一个高过一个,先是传出发掘到口含翡翠珠、曹操被人砍掉半边脸,到如今的曹操曾养猪等各类新闻。
然而,不论“曹操”被冠上何种新闻和传奇色彩,“曹操”的炒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考古和史学界关于真实性与否的一种历史价值,而且还被“经济”了,有关曹操的一切都被拉入现代经济的发展范畴。在西高穴村,卖曹操诗画、曹操纪念品甚至曹操牌凉皮的小摊小店一应俱全,当地官员也宣布,安阳会将曹操高陵建成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当地为了GDP的增长,为了全面发展地方经济,为了“因地制宜”,理所当然的打起了旅游文化这张王牌。
曹操之墓的旅游开发、经济建设,其实与之前的李白、西门庆,甚至孙悟空故里类似的旅游开发都陷入了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泛滥化、娱乐化和快餐化。
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大支柱,其发展和建设,在本质上的值得肯定和推崇的。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对于旅游的开发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其文化质量。旅游建设所展现给公众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城市风貌和气质,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积淀,而不是靠炒作兴起的快餐文化。因此,我们必须严肃对待旅游在历史人物方面的建设。
旅游是一项高质量、高品位的休闲活动,娱乐是必需的,但这绝不是消费者旅游的唯一目的。作为旅游开发者,有一种引导的社会责任,让消费者在休闲娱乐中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品德的提升、自我知识的丰富,以及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正面教育和影响。
对于历史旅游文化的开发必须保证真实性和合理性,之前陕甘晋三省争貂蝉故里,其中仅甘肃就投4.8亿修路造景点,鲁皖两省三地如火如荼的打造“西门庆故里”,阳谷占地25亩,投资5600万,狮子楼旅游城里上演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卿卿我我。试问这样的旅游建设,其真实性在哪里?欣赏性和教育性又体现在哪里?一味的抢先、抢投资,只为抢顾客。尽管这样的旅游地会很火,但是,它绝不会是长久的旅游胜地,只会形成暂时的泡沫经济,不久将会成为文化中的垃圾,不可避免的遭到后来人的耻笑。
思考到这里,笔者认为,既然是考古,就应该赋予考古这项工作高度的严密和准确,尊重历史、适度开发。就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强调的“名人墓不可主动发掘”、“考古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好各地政府的参谋,不要参与炒作,甚至推波助澜”。政府更不能借着保护历史遗迹、发展本地经济的两全其美的口号,掩耳盗铃的图眼前发展。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建设,就要注重新开发,还要完善已有的文化景点,朝着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才是长久明智的可持续发展之举。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