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中国考古界权威、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80多岁的徐苹芳断定,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不可能是曹操墓,称河南文物部门对1号墓的挖掘进行直播是做样子,起宣传效果,并对出土文物进行了质疑。
而昨天,参与曹操墓考古的考古人员传出消息,被媒体热炒的所谓“价值千万翡翠珠”消息不实。
掐指算来,曹操墓真假之辩已经有半年的历史了。这本无可厚非,毕竟,争鸣体现时代的开放。然而,倘若细细品味这半年中的每一个争论细节,却不免让人大跌眼镜——学术之事,讲究论从史出,要么论从史料出、要么论从实物出,然而,现在的曹操墓真假之辩却根本没有这样的学术规范。即使是学界泰斗,说起话来也总是揪着市场效应、文化产业这个表面效应不放。
先前,社科院某专家咬定了这就是曹操墓,稍有人提出了“为什么没有墓志铭”的质疑,便遭到了“此质疑太外行”的诛心之论。现在,“倒墓派”又请来了考古界的一干专家,质疑“电视直播”的真实性。虽然他们提出“曹操养猪吗”与“曹操使用过盾牌”两个学术性问题,但仍没有经过细致的学术推敲与论证。安阳墓到底是真是假,我们该信谁?
公众的心理很像过山车,在不同专家的不同说词面前只好东倒西歪。学术之事多数人不怎么懂,看看文化唱戏或文化打架的热闹,倒也有几分情趣。只是,做学问下结论总有个正儿巴经的学术规范,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而无论是有还是没有、是还是不是都要用实实在在的论据来支撑才行,不能老跟小学生吵架一样。
胡适讲,“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支持派也好,倒墓派也罢,有啥观点证据,请用白纸黑字写出来。拿“倒墓派”来说,曹操墓中为何就不该出现“陶猪圈”?为什么出现的盾牌,就能证明这不是曹操墓?或是,既然不是曹操墓,墓主人又是谁?有几个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
假设不是结论,经过“小心求证”的假设才有可能成为结论。显然,对待曹操墓这件事上,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尚未展示出最基本的学术规范与道德操守。没有强有力的量论点论据,才是曹操墓争论不休、暧昧不清的根本原因。反过来说,这股子喧嚣,更反映了学术自身的脆弱与不济。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