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郑民生案”发生后,一些小学的防卫级别就骤然飙升,尤其是对放学的管理,真可谓是戒备森严:警察佩枪站岗,协警备叉把门,教师护校队设置钢铁护栏,学生列队等待,家长接手后才逐一放行。
对于这种把学校防卫得固若金汤的做法,市民们是先赞后弹。当初校园惨案频发,小学生成了被袭击的高危人群,在校园安全大过天的舆情下,严防死守无可厚非。但在“从快从严”打击犯罪的态势下,校园惨剧现已少有“续集”,如果还每天把书礼之地弄得剑拔弩张,这就值得商榷。
一是校园防暴级别是否太高了?上学时警车进驻协警罗列,放学时学生集结家长禁入,把学校搞成反恐阵地一般,让学生每天生活在治安高压形势下,有必要吗?
二是人海防暴是否有效?一线民警二线门卫三线护校队四线跟班老师,足有一个“加强班”的建制,这么大阵仗看似壮观,但学生集结一块,真遇歹徒来袭就会投鼠忌器,难以制止“秒杀”行为,人多也白搭!再说,有不少学生是自己回家的,全力把守校门,学生出了校门就只好“自己执生”了?
直白地讲,这种防暴做法的作用只是规避了办学者的管理风险,其实,平时的防范才是治本之策。只要教职员工时时保持安全警惕,遇到危难不做“范跑跑”和“杨不管”;只要社会处处建立预警机制,对失意的反常者采取必要的积极关注,许多恶性事件或都可以止于微未。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