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站起来”就不要“跪下去”

2010年06月07日 13:52   来源:荆楚网   毕文章

  俗话说:“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古往今来,跪拜行为,多如牛毛,不胜枚举,无论时光如何变幻都难以洗刷这奇耻大辱。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已经“站起来”的人们还要“跪下去”,呜呼哀哉,这是怎样的“杯具”呢?

  高考意味着高中生活的结束,昨天中午,在高考来临前夕,万州区一中学举行了高中毕业典礼,近900多名学生单膝或双膝跪地,向老师行跪拜礼,感谢老师三年来的教育之恩。(6月6日《重庆晨报》)

  古人云:“此地无银三百两。”900多名高中生刹那间跪倒在老师的面前,校方领导说是自愿的,这真是阎王爷说谎——糊弄小鬼呢。这种谎言是不攻自破的,我仔细地看过照片,有些学生是打着伞跪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是把这事当成游戏来完成的,根本就毫无虔诚可言。校方领导信誓旦旦地表示不提倡这种跪拜的行为,那为何还要每天逼迫学生做“感恩操”呢?这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吗?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学生们自愿跪拜老师,那也是抱薪救火——大错而特错了,有多少老师受得起学生们的这一跪呢?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老师是挣工资的,教书育人是他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工作,他们没有理由不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可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些老师向学生“吃拿卡要”,上课的时候不好好讲解,却在课后收取高额的补课费。窃以为,这样的老师应该跪拜学生谢罪才对。

  我想起了两件旧事,摘录如下,以飨读者。2008年1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钱文忠跪下给老师季羡林磕三个响头祝寿的录像片;2007年10月,一位校长因为学生们不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含义,给全校学生跪下了,并向学生们赠送了《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两位老师做法不同,高下立判。我衷心希望学生不再给老师下跪,而老师为学生下跪却多多益善。

  新中国,不论地位高低,没有职位贵贱,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1993年的某一天,深圳市一家韩国老板向全厂职工训话发脾气,让大家给他跪下。全厂500多中国工人就乖乖地跪下了,只有一个20多岁的湖南小伙子坚持不跪下,并且到法院起诉韩国老板侮辱工人的人格;英国派来的外交大臣坚决不肯给乾隆皇帝下跪,太监声嘶力竭地喊了三次,他就是拒绝下跪,根本就不给大清朝面子。诸位难道不应该从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吗?

  常言道:“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有些人换上了“软骨病”,动辄下跪,真是没骨气。老百姓竟然跪求市长解决问题,主人给公仆下跪,只有中国才能发生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吧?但愿能尽快杜绝这种践踏民主的“杯具”。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