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告”?(图)

2010年06月11日 07:43   来源:西安晚报   文/张贵峰 图/焦海洋

  因被落马的山西蒲县煤炭局原书记郝鹏俊在法庭上检举索贿5000万元,山西蒲县县委书记乔建军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头浪尖。对此,山西省监察厅、临汾市检察院的调查结论是:“乔建军索贿5000万元为无中生有,纯属诬告”。而乔建军本人亦表示,“自己很坦然”。(6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即便真相确系“诬告”,为何此事在舆论中还是显得那么“有市场”——会让公众觉得可信呢?郝鹏俊法庭上的一句检举,便能将乔建军“推上了舆论的风头浪尖”——这样一个事实和舆情本身,难道不更值得我们警醒吗?据悉,当地政府判断:郝鹏俊举报一事早有策划,“其用意是掀起一个舆论的高潮,希望能够为二审施加压力,减轻对其处罚”。显然,在某种程度上,郝鹏俊确实达到了其目的——“舆论高潮”已经产生。

  就此而言,“县委书记索贿5000万”是否属于“诬告”,其实并不重要,事实上也不是舆论真正关注的重点。而重点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制度化地澄清“诬告”背后人们“宁可信其有”的种种无奈?比如,从制度源头斩断官煤勾结的生存土壤,将官员财产置于社会监督的阳光之下。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