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韭菜吧?”“不对,应该是大蒜。”课堂上,农民每拿出一种农作物,学生们便一阵议论,但多数的议论都张冠李戴,答案也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有学生将棉花写成了四季豆,同时也有的学生把水稻当韭菜、玉米当莴苣……也有农民党员带着学生亲身体验了一把水稻插秧的过程,在体验了1分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插秧后,不少学生连连喊累。(5月29《日长江日报》)
古往今来,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地读书,那是父母与老师最终的期许,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但如果学生读书逐渐成为一种“死读书”的局面,那么,读书也就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教育作用。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溺于读书,除了读书之外找不到可做的事情的学生,在现在人看来,他就是一个“书呆子”而已。的确,在知识经济的年代,学生不光是只在书中寻到真理,更应该到外面去寻找知识与真理。当笔者看到,学生把水稻当韭菜、玉米当莴苣……可想而知,他们对农村方面的知识知道有多少呢?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如果要问他们这些农作物从何处来?或者怎样种出来的?笔者以为,答案更是五花八门。
学生不知道农作物是怎样来的?又不知农民需要付出多长的时间与汗水才能收获到硕果时?他们又怎么知道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呢?又怎么能够感受到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当时的那份辛苦与不易呢?笔者认为,唯一的方法,让他们多了解,让他们亲身体验。通过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体会珍惜粮食的意义,也让学生懂得农民的不容易。
不过话又说回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目前,应试教育体制改革是大家讨论很热烈的话题。的确,有的学校也在慢慢推广素质教育,但据笔者了解,这些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应试教育还是大量存在,学生每天还是要面临超重的作业,同时又要面对接二连三的考试,甚至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等等,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考试。为了孩子能拿所谓的“高分”,孩子每天的时间排的满满的,哪有时间去了解这些东西,只要在课堂上了解一下就足矣。
要让学生们多了解窗外的知识,亲身体验是最有效地方法,同时,教师也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不仅给学生讲课本的知识,更应该鼓励学生多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