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执法必须尽快改变“软脚蟹”的形象

2010年05月19日 11:06   来源:千龙网   蔡方华
    近日,多起土地违法事件相继在媒体曝光。新华网记者在对张家口市西豪丽景房地产项目调查时发现,这个声称要打造“亚洲最大人文生活区”的楼盘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改变土地用途等违法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贵州省岑巩县发现了当地政府征用土地的大手笔,借由新县城搬迁,该县违法多征用了千余亩耕地。这是自鄂尔多斯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之后,媒体曝出的最重要的两起土地违规违法事件。

    张家口和岑巩的两起土地事件有着相似的情节。以县城搬迁或建设后勤基地为借口,地方政府从上级土地主管部门获得征地权,然后超越权限多占耕地,乃至擅自改变用地规划性质,转而建设大型房地产项目。在征收补偿方面,两地政府同样采取低价征收、高价出让的方式,压榨农民的合法利益,获取不正当的土地收益。如张家口市的西豪丽景项目,给农民的征地补偿仅为每亩7000元,但政府出让土地的收益却为每亩32万元,土地财政的大蛋糕背后,隐藏着失地农民的艰辛和怨恨。

    让人吃惊的是,这两起土地违法事件都并非新近发生的,而是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当地农民多次上访求告,却并未受到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视,相关责任人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理。这给人一种土地执法和耕地保护漫不经心的错觉。但事实是,近些年来,国家对土地征用和耕地保护一直都采取高压态势,为此,国土资源部甚至专门形成了土地督察机制。土地违法点名和挂牌督办一直都是两张很厉害的牌。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地方政府的肆意违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18亿亩耕地这根不可逾越的红线因此受到侵蚀。

    地方政府强烈的土地饥渴和业已形成惯性的土地财政思路,是土地违法现象屡禁不止的内在原因。但是,土地执法缺乏刚性和严肃性,才是政策高压线一再被践踏的根本症结。媒体在对广东清远土地违法后续调查中发现,这个被称为广东“寒极”的贫困地区,土地违法现象一直居广东前茅,因土地违法被查办的官员可谓“前赴后继”,但吊诡的是,当地官员似乎并不拿被查处当回事。2006年,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查处了清远一起非法征地案,5名官员受到处分。但是,几年之后,这些官员的仕途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其中多人还得到了升迁。因违法征地受到查处,又因违法征地而得以升迁,这样的土地执法现状,给整个社会一种“软脚蟹”的印象。地方政府对政策和法律的种种消解,让国土资源部的挂牌督办失去了杀伤力,让中央政府的土地保护策略一再遭到挑战。

    土地是最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当一个人口大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时,土地挥霍与土地保护就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在土地违法现象十分猖獗,而地方政府往往又是违法主体时,如果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和查处手段,围绕土地的均衡就会被打破。媒体一再披露的土地违法现象告诉人们,土地执法如果始终停留在行政体系内部,就很难形成真正的高压态势。对情节恶劣的违法征地事件,对损害农民利益、侵吞土地收益等问题,应该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只有让那些肆意践踏耕地红线的官员再也尝不到甜头,土地乱象才有可能得到遏制。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