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越多,离真知越近

2010年05月17日 06:36   来源:长江日报   刘林德
    进入2010年不足半载,富士康集团位于深圳的工业园区已发生9起员工跳楼事件,7死2伤。都正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对生命和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年纪,一瞬间消失不在,难免会让人心生疑惑,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纵身一跳那一刻的果绝。

    跳楼事件密集于一家企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工作强度、人际关系、职工权利保障等问题,首当其冲会受到追问,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的思考方式。

    关于富士康企业内部的状况,一直以来多有传闻。接连的跳楼事件,舆论对企业亦颇多指责,最严厉的批评,是将其与“血汗工厂”等而视之,我看到网络上已有人表态,无论如何不敢再去这样的企业打工。不知道富士康在职员工如今是情绪稳定还是人心浮动,潜在劳动力的畏之如虎,对企业未来发展肯定不是福音。

    新华社和《南方周末》的实地调查报道,展示了关于企业的诸多细节,比如“人几乎被机器劫持”,“每天去加班”,“同寝室员工互不相识”,“工作纪律很严格,随便与同事说话就会被上司批评”,不容易找到放松和娱乐的场所,没有正式的工会组织等。由此可以看出富士康员工在身体上的疲累和精神上逼仄。或许还有权利保障上的缺失,说或许,是因为我看不出有工会组织的企业,又能对职工的权利保障有什么实质性的作为。

    深圳市总工会一位副主席表态,认为连续跳楼事件暴露出富士康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我不知道这是个调查结论,还是一般性说辞。但依总工会的职责,无论事前还是事后,都不应以坐而论道为满足。

    富士康集团则极力避免将员工跳楼轻生仅仅视为内部问题,而是强调它的社会性。我看到一些媒体也是从更为宏大的社会范围来进行讨论,比如第二代农民工的心理焦虑,学校阶段的情商教育等。

    放大范围来思考,不失为一种方式。富士康的深圳园区,40万员工,人口规模上比一般的县城都要大,那么它的自杀率是不是超出了一般城市?青年人整体上的精神状况是怎么样的,富士康青年员工的问题,是不是整体在局部的一个投射?若仅以企业来看,富士康的问题,是不是比同类企业更加严重?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社会问题,我都没有调查研究,不能得出仓促的结论。但问题目前依然在可以充分讨论的层面上,我认为至少这是值得欣慰的一点。我不知道以富士康的影响力,能不能够足以让讨论中断,以一个大而化之的结论将更深入更细致的思考回避。

    或许富士康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也或许根本不会去做。但我们都知道,哪怕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很多时候讨论甚至是提及都是不被允许的,至于更为敏感更为宏大的一些话题,则根本不在可以言说的范围。

    关注越多,调查越多,讨论越多,才越有可能接近真相和真知,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事件,需要有各方面的调查、研究、讨论和辩诘,这样对一个企业对整个社会才是公平的、负责的。在其他问题上,我们也当坚持同样的道理,最恶劣的就是禁人之口,只有一种声音,那是赤裸裸的恐惧。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