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为民生,方能赢得百姓心

2010年05月07日 10:41   来源:大河网   倪洋军

  近日,笔者浏览网络,发现两条截然相反的关于政府投资方面的新闻,颇有不吐不快之感。

  一个是,浙江省富阳市算得上是个“富”地方: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这样的财政实力,在全国县级市中并不多见。然而,富阳市政府却在很多方面精打细算,大力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对政府开支、民生保障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统筹管理,力争每一分钱花到实处,花出效益。

  另一个是,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作为贫困县的江苏省阜宁县耗资数百万元兴建“山寨版世博中国馆”。不少群众认为,政府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做法欠妥,财政的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不是搞“形象工程”。

  近些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逐渐丰厚起来。但是,财政收入毕竟都是纳税人的钱,因此,财政支出的方向常常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政府有了钱,怎么花,花在什么地方,既是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向正确与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群众和网友热议的焦点。

  浙江富阳在行政开支上合理节俭,自觉过“紧日子”,实行“一支笔”拨付,部门花钱细盘算;“大财政”统筹,集中财力干大事;“总规划”开发,百姓利益放首位。政府有了钱,手指缝儿照样拢得严实,把尽可能多的公共资源用来保障民生、造福百姓。这样的选择,值得称道。相反,作为仍然还欠发达的苏北贫困县,江苏阜宁却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形象工程”上,就有点有失公允了,也背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受到网友的指责,也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像江苏阜宁当地政府建设“山寨版世博中国馆”类似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时,总会有提升地方知名度、美化亮化城市等这样那样的包装和借口,有的还打着“民生工程”、“市民广场”等的幌子,但基本都逃脱不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烙印。就拿江苏阜宁建造“山寨版世博中国馆”来说,提升地方知名度要靠地方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当地软环境的打造,而不是靠一个与当地文化并无直接关联的雕塑;另外,即使工程本身真没有动用财政资金,但政府通过市场运作得来的资金也该用于民生工程,而不是兴建“山寨版中国馆”。当然,不顾民意的“形象工程”与一些地方领导政绩观发生偏差不无关系。其实,近年来,一些花费巨资建设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非但未能提升政府形象,结果适得其反,没了“面子”、伤了“里子”,给当地群众留下很大的财政包袱。改善民生,比什么标志性建筑都重要。地方领导一定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民为本,以民意为本,多做一些民生工程,少做仅有“花架子”的形象工程。

  俗话说得好:“紧紧手,年年有。”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庞大的民生需求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只有从自身开支上时时处处精打细算,省出更多的钱用于民生,才能让群众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得民心者得天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无限的为民服务、民生工程上,是保持党长期执政、稳固执政的基础和前提。精打细算为民生,方能赢得百姓心。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