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求是》杂志刊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文章,详细阐述了GDP这一指标的局限性,列出其诸多“不能”。文章说,我们要清楚利用GDP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正确地使用它;在超过GDP适用范围的领域要发挥其他合适的统计指标的作用。(5月2日中国新闻网)
读许宪春的这篇文章,给人一种“炮轰”GDP的强烈感受。印象中,这可能是官方统计高层首次对GDP做出如此表态——它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发展,不能准确反映财富增长,不能全面反映社会进步,不能反映资源环境变化,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变化……在我看来,这一系列的“不能”,对应的是GDP的N宗罪,折射出实践中愈演愈烈的GDP崇拜。一言以蔽之,这篇文章破除GDP崇拜的指向十分明显。
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因而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正如许宪春所说,不能奢望GDP能够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统计指标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实践中GDP崇拜又是怎么样发生的?究竟是什么人在GDP崇拜中推波助澜?
应当说,GDP也好,或者是别的什么指标也好,崇拜不崇拜,跟老百姓原本不搭界。老百姓关心的,是自己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和医疗;更高层次的,可能还包括权利和尊严。老百姓什么时候都不会崇拜那个GDP。考察GDP崇拜的发生和发展,官员才是GDP崇拜的始作俑者,也是GDP崇拜的强力推手——
官员的升迁,惟GDP是举;官员的去留,由GDP决定。GDP俨然成了衡量官员政绩的唯一“试纸”,遥控官员开展工作的指挥棒。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统计指标的GDP开始异化,追求GDP成为官员实现人生价值的行动指南。由此,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GDP崇拜的活剧:有的GDP纯粹由人为操控,人的胆有多大,GDP就能有多高;有的为追求GDP,不惜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丧失公权力公信力的代价,甚至人为制造党群干群关系的矛盾;有的把GDP当成自家取之不尽的银行,疯狂敛财,极尽奢华之能事……最终导致今天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如此繁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征程上一路坎坷的严峻局面。
因此,破除GDP崇拜,必须自官员开始,拿官员“开刀”——彻底斩断官员与GDP之间的利益链接,根除GDP赋予官员的各种好处,剥夺官员从GDP那里既得的所有利益。只有这样,GDP才能回归本义,“正确地使用它”才能顺理成章,GDP崇拜才能从根本上破除。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