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求是》杂志刊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文章,详细阐述了GDP这一指标的局限性,列出其诸多“不能”。(5月2日《重庆晚报》)
GDP这三个英文字母的简单组合,如果按照眼下的规定是当在被“屏蔽”之列的,必须字正腔圆地念成:国内生产总值才行。但是,不管屏蔽不屏蔽它,都无损它在国内的赫赫威名,尤其是在一些统计部门和地方领导心中的神圣地位。
GDP只是一个经济统计数据,属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概念。但是在中国,事情却远非这么简单,现在的GDP,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统计数据,更是一个政治名词,在很多时候甚至直接决定着一个官员的仕途升迁。当然了,它也完全可能成为少数官员弄虚作假,玩弄政治权术的工具。
正因为如此,GDP这两年在国内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以至于有网友调侃说,政府今天盖了一座楼,花费900万,明天又把这座楼拆掉了,花费了100万,结果国家和百姓啥也没有得到,但政府的GDP数字却增加了1千万。虽然只是调侃,但却很形象很鲜明地表明了有些地方官员对GDP异化的严重性。而这种异化,恰恰导致了GDP这一重要经济学统计数据的失真,也就给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设置了障碍,造成了误导。
此次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公开发文承认GDP的局限性,承认它的诸多“不能”,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客观和理性,说明我们正朝着把GDP拉下神坛的正确方向迈开步伐。但是,这也仅仅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而已,要改变广泛存在于地方政府和地方领导之间的这种GDP崇拜情结,消除他们的GDP冲动,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毕竟,多年的“GDP第一”思想已经在很多地方官员头脑中根深蒂固,成为一种思维惯性,一朝改变,谈何容易。
尽管我们承认了GDP这一指标的局限性和诸多“不能”,但要想让其真正的回归本义,从根本上说还得从改变它目前所承担的某些不该它承担的功能开始。既然连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都承认它没有充分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不能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等等,却为何成为决定地方官员仕途升迁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把GDP仅仅作为一个经济参考指标而不是决定官员升迁的指标时,它才有望回归正常,回归本义。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