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2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及121位国内大学校长济济一堂。记者专访了5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长,请他们为中国高校把脉、“挑刺”,多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5月3日《扬子晚报》)
斯坦福大学校长真够给国人面子的,一个20年出一流大学的预期不知道会让多少人为之“心花怒放”。但客观地说,即使20年不太短的时间,让中国真正建设成一两所一流大学,也并不是太乐观的事情。况且,这个20年的建设周期也不排除是这位外国大学校长,心存善意地给渴望拥有一流大学的中国人在“戴一顶高帽子”。
就什么是一流大学,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所以,无论是大学也好还是一流大学,都离不开真正的大师。人才培养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即使再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从“百年树人”的角度,一个短短的再也不能短的20年,我们的大学能够培养出几个叫得响、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才?北大也好,还是清华,是最有可能迈进世界一流大学的,那么,谁有胆量拍胸脯说20年后能培养出这样的大量大师呢?20年后我们的大学又能培养出几个像钱学森、李四光那样的大师?恐怕底气不足。
大师级人才是大学的“门面”,也是衡量大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衡量是否一流大学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一流大学必须能培养出一流的各方面人才来。我们以国外一流大学牛津大学为例,建校约900年的牛津大学,迄今为止产生了至少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个国家的53位总统和首相,包括25位英国首相(其中13位来自基督教堂学院),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我们的北大、清华一个建校112周年,一个建校100周年,翻开历史看一看,尤其是近数十年来又培养出了多少个值得世界人民认可的领军人物和领袖级人才?而20年以后又凭什么能达到外国一流大学培养大量人才的水准呢?
建造世界一流的大楼倒是简单,钱多花一些、质量把关严一些,建起迪拜那样的“世界第一高楼”并不难。问题是,靠大楼撑起来的大学不过是一个光鲜的外表,也不过是一个空有其名的躯壳。话说回来,办学观念和理念不转变,不但20年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就这样的低层次循环下去,再给中国那怕一百年,也依然只是在做一个“美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梦”。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