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学功利化何以是个“要命的问题”

2010年02月03日 07:47   来源:钱江晚报   张国庆

  “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日前,在听取科教文卫体界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时,温家宝总理如是说。(2月1日中国新闻网)

  温总理曾在多个场合指出,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就不可能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并指出当前中国大学发展中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技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

  可能并非大师级人才都能获得诺贝尔奖,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或可算得上大师级人才。但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七名华裔科学家,无一是代表中国登上领奖台的,难道真的“橘生淮南则为枳”?

  许多人把问题归结为学校教育的失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近年来,中国学生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取得辉煌成绩者比比皆是,这说明学校教育的问题,不是根本所在。实际上,中国出不了大师的根本原因,是科研体制和社会价值取向出了问题。

  某种社会舆论的误导,使得国人价值观走向“官本位”歧途,即使大学也早已不是一方净土。目前,社会上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官僚体系,高校里如果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就不知道该和谁对话,甚至连厅局长都可能不愿见没有行政级别的教授。在这个本应思想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地方,教育管理上的“一刀切”,严重阻碍了师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现有政策导向下,搞创新不如做山寨,搞创作不如搞炒作,搞实体不如做生意,做投资不如搞投机……如果满怀理想的学生走上社会去搞发明创造,却发现连饭都吃不饱时,他还会有动力搞创新吗?中国社会大课堂会告诉你,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有钱和有权,就得学会人情世故,而不是去搞发明创造。

  在美国,行政权力不能干预大学,教育部长的地位、威望比大学校长差很多。我国也有过先例:当年的西南联大很小,经费很少,但它办得非常成功,涌现出许多大师级的社会精英、高端科技人才。难道我们不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吗?

  《共产党宣言》里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理念也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遗憾的是我们忘记了这个原理。没有人的自由发展,没有“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独立灵魂,中国大师级人才的出现,仍将是梦想。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