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2010年05月04日 10:36   来源:红网   雷磊
    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2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及121位国内大学校长济济一堂。包括牛津、剑桥、斯坦福等多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可以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扬子晚报5月3日报道)

    当前,高校似乎已经掀起了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潮流,而清华北大作为高校排头兵在世界上仍然排在三位数之后,对比之下,不能不说现实同理想之间还有很远的路程。犹记得前不久,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就声称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彼时不少人都对此颇为愤懑,甚至延伸到徐校长在任时的作为与斯言之间的分歧,借以否认这句实话。

    但是,社会对于一流大学的焦虑仍然存在,以至于需要一个时间表来度量等待。所以,各位世界知名高校的到中国也不能不入乡随俗,回答诸如“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这样的问题。这些校长抱着对中国高校的“友好感情”,也会说出“前途光明,同志努力”这样的吉祥话来。他们对中国高校的了解之于许智宏如何,这恐怕很难讲清楚。20年建成一流大学,这样一个静态的标志的可信性是有限的,因为不能预测二十年后一流大学的水平是怎样的,路漫漫其修远,可能中国高校唯一能做的就是赶超。

    国内大学的口号与舆论质疑之间的分裂,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焦虑。这种焦虑源于,作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国,却没有相称的学术力量及教育质量,这根“软肋”成为民族自信心的短板,关乎国家的颜面。而就长远而言,如此不相匹配的教育学术,对于整体国力的持续提高不利。所以,当中国高等教育频频出现学术造假等丑闻时,国人“一流大学”的焦虑又增加了一层。

    可以说,以当下的高校改革发展的模式,“一流大学”的呼喊也只能是赚吆喝。面子上拿不拿得出手的大学,实际上需要高等教育从里子上进行整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课程设置这样的创新,而是要从整个体制上为高等教育松绑,提升大学的自由度。仅就高校去行政化而言,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就担忧地指出全社会行政化的前提下,高校去行政化带来的将是高校的削弱。诚斯言哉,高等教育改革如果不从整个体制上“刮骨疗救”,单从现在出发,赶超恐怕很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二十年的时间表也是有前提的等待。一流大学的梦想,这样一个面子问题的解决就在于里子的努力,需要的是教育制度上的变革。对于“一流大学”,纵然不信自家人的实话,在面对外人的“友好”预期之下,也不可少了冷静的头脑和脚踏实地的进取。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