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买了几斤“素质”?

2010年04月26日 08:47   来源:新华网   温国鹏
    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国际部60多名高中生,在五星级酒店成都凯宾斯基饭店,成功操办了一场耗资60万元的酒会。学校称系公共关系实践课程,旨在花钱买素质。(《华西都市报》4月25日)

    听说过花钱买车买房买衣服,还真没听说过花钱买“素质”,更没想到“素质”的价格还真不便宜,起步价就是60万,“素质”成了奢侈品。照此来看,学校不像是一个教育机构,倒像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但不知,学校花了这60万,到底给学生买来了几斤“素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就是要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素质”像超市的商品一样明码标价,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要学校干什么?照学校这个说法,素质不是学校教出来的,倒是花钱买出来的。可即便如此,也并不能证明学校这60万就花的物有所值,倒让人看到学校教育的失败。

    提高学生素质就得花钱,花钱就能买到素质,这样的逻辑实在让人寒心。把“素质”简单地和金钱挂钩,只会降低“素质”的价值。毕竟,只凭一场花费惊人的酒会就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样的话说出来只会让人笑掉大牙,如果学校想以这种方式来给学生买“素质”,恐怕把学校花到破产都不够。

    把金钱作为获取素质的首要前提,把“素质”当成了商品,从一开始就错了。所以说,花60万为学生买“素质”到底值不值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倒是这一行为本身所折射出的“金钱万能”对教育理念的戕害值得社会深思。说到底,这60万,不论你买了几斤“素质”,不论你是否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都是赔本的买卖,不光是赔了钱,更重要的是迷失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