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零死亡校园何来“最牛防灾经验”?

2010年04月23日 08:05   来源:新民晚报   许朝军

  在夺去2000余条生命的青海玉树大地震中,位于巴塘草原废墟中的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5名老师和880多名学生全部生还。

  地震灾害猝不及防,学校是未成年人集中之地,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安全奇迹的发生,值得庆幸,但也是必然的,原因就在于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具有“最牛防灾意识”。

  在玉树震灾发生的前夜,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师生也像往常一样正常休息。但在4月14日清晨5点40分,一阵轻轻的晃动把值班副校长严力多德从梦中摇醒。对地震的敏感使他立马翻身起床,进而开始组织教师把学生叫起来转移到操场上,并集中管理,在7点49分大地震到来时,才避免了学生被埋废墟的惨剧发生。在地震发生后,校长和老师们靠科学判断,组织学生选择安全的环境避难,最终创造了没有一人伤亡的奇迹,成为最牛的地震灾区“零死亡学校”。

  这首先得益于学校管理者可贵的敏感意识。严力多德的反应是敏感的,但关键是这种敏感是如何培养形成并固定为一种特殊应激反应的。如果没有平时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没有对地震灾害发生前兆现象的科学把握,没有对师生安全的高度责任感,恐怕也难有如此积极的干预行为。其次得益于科学的快速反应机制。发现可能发生地震,严副校长立即开始动员学生有序起床并疏散到安全地带,因为学校在汶川地震和湖南湘潭学校踩踏事件发生后,曾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积累了经验,所以老师能带学生科学合理避难,紧急疏散急切而从容,没有发生任何不利于疏散的现象和行为,为避难争取了可贵的时间和机会。让人动容的是,地震过程中全体学生不仅听从老师指挥保护自己,还在危急时刻相互救援,共渡难关。这至少说明,在平时学校的意外事件应急训练、互帮互助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是行之有效的。特殊情形下的行动越简单,效果越显著,玉树“零死亡学校”的诞生绝不是偶然的。

  玉树“零死亡”学校的“最牛防灾经验”,值得学习和效尤。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只有平时注重科学的安全防护教育,培养防护技能,养成自然灾害敏感意识,形成互助共存的意识,才能最大程度地防范自然灾害的危害。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