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灾区孤儿学校复课 真情大爱又一范例

2010年04月19日 09:14   来源:荆楚网   笪祖煌

  地震发生80个小时后,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60多名学生,在灾区第一所板房学校率先恢复上课。昨日,记者从玉树州教育部门获悉,地震灾区的学校有望在4月底前全面复课。(4月18日《新京报》)

  在争分夺秒抗震救灾之中,在千方百计抢救每一生命之时,灾区的教育恢复工作同时紧张进行。昨日9时,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援建的5间活动板房一运抵玉树灾区。15时,第一所板房学校就迅速搭建好,让孤儿学校60多名初三学生在灾区率先复课。这充分展现了党和政府组织指挥的统筹兼顾、坚强有力,显示了抗震救灾措施的全面周到、有条不紊,更体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孩子们的重视和关怀。

  对此,让人不禁想起温家宝总理在玉树灾区视察灾情时,曾捡起散落在废墟中的学生作业和课本,紧紧捏在手里,沉思良久的场面。此举此情,既是对失去生命特别是幼小生命的凝重,也是对尽快恢复灾区孩子们学习教育的期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抗震救灾抢救生命的同时,对学子们读书学习也丝毫不放松恢复。这种对孩子们的真情大爱,终于在震后的第三天开了花、结了果,而且十天后还将在灾区遍地飘香。

  如果说,在此之前相关方面关于“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之说,是一种高尚理念的话,那么,在地震灾区学校校舍损毁,救灾工作千头万绪,且震后资源匮乏、物资紧缺的情形下,仍将孩子特别孤儿的教育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其彰显出的“灾难大再大也不难孩子”的风范,则是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践的升华。

  此举不仅有着现实的意义,而且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就说九年制义务一贯制的玉树孤儿学校吧,虽然全校学生无一遇难,但孤儿们的衣食住学却成了难题,可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下,这些难题都一一迎刃而解了。用该校七年级学生伊西永吉的话说:地震震毁了我们的教室,可我们并不怕。解放军叔叔来了,给我们吃的,给我们搭帐篷,我们没有挨饿没有受冻。现在,又给我们把学校搭建好了。祖国大家庭的如此真情关怀,如此大爱温暖,赢得了孤儿孩子们的由衷心语。应当说,这也是一种无声的言传、一种实际的身教。对于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来说,其切身感受和实际体会必将化着无疆的爱心,在其投身社会之时必将体现到实践行为之中。这是不是为社会更加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